一、主动辞职如何取得补偿
大多数人认为,主动辞职是个人行为,用人单位无需支付补偿金。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若用人单位存在以下情形,劳动者即使主动辞职,也能要求经济补偿:
1、用人单位未履行基本义务
(1)未提供劳动保护/条件:如工厂未配备必要防护设备、办公室存在甲醛超标等安全隐患。
(2)未及时足额支付报酬:包括拖欠工资、克扣绩效、拒付加班费等。例如某公司连续3个月仅发放50%工资,员工可据此辞职并索赔。
(3)未依法缴纳社保:企业未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法定险种,劳动者无需提前30天通知即可解除合同。
(4)规章制度违法:如规定"迟到一次扣3天工资"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条款。
(5)劳动合同无效:因欺诈、胁迫签订的合同,例如公司隐瞒岗位危险性签订的协议。
2、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主动提出协商解除,或双方约定补偿条款(如额外支付2个月工资),均需按约定支付经济补偿。
3、劳动合同终止特殊情形
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降低原条件续签遭拒;用人单位破产、吊销执照等导致合同终止。
4、被迫辞职的隐蔽情形
(1)恶意调岗降薪:如会计被强制调岗至销售部且薪资减半,员工可拒绝并主张补偿。
(2)变相逼迫离职:如公司要求员工"回家待岗"且停发工资,属未提供劳动条件的违法行为。
5、违法解除的维权途径
若用人单位以"末位淘汰"等非法理由逼迫辞职,劳动者可主张双倍赔偿金(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
二、主动辞职如何取得失业金
首先,个人原因离职通常是不符合领取失业金的条件的。但别担心,有办法解决!你可以选择“协商解除(公司提出)”或者“协商解除(个人提出)”作为离职原因。这样一来,你的离职原因就不再是“个人辞职”了,而是变成了公司提出的协商解除,这样就能符合领取失业金的条件了。下面教大家主动辞职取得失业金的实际操作步骤:
1、办理离职证明:在离职前,记得让公司给你开一份离职证明。这份证明上要写明是“经用人单位提出双方协商一致”终止的劳动关系。
2、申请失业保险金:拿到离职证明后,就可以去社保局申请失业保险金了。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繁琐,但只要材料齐全,还是很容易通过的。
3、领取失业金:审核通过后,你就可以按月领取失业金了。一般来说,失业金的金额会根据你之前缴纳的社保年限来决定,最高可以领到24个月。
注意事项:失业金的申请和领取都有时间限制,尽量在离职后的第一时间去办理,以免错过机会。
三、主动辞职工资怎么结算发放
员工主动离职时,工资结算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应按照员工实际工作的天数支付工资。
具体而言,若员工已完成当月的工作任务,用人单位应全额支付其当月工资。如果员工在离职前未完成当月工作,用人单位应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天数,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进行折算支付。
同时,用人单位不应以员工主动离职为由克扣工资。但如果员工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员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赔偿金额应合理且有依据。
此外,若用人单位与员工在劳动合同中对离职后的工资结算有特别约定,应按照约定执行。例如,约定了离职后的工资支付期限等。
总之,员工主动离职时,工资结算应公平、合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进行操作,避免引发劳动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