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砖隔墙砌墙方法步骤
1.基础处理
先清理砌筑地面的杂物、浮灰,保证地面平整干燥。若为卫生间、厨房等潮湿区域,需先浇筑高度不低于 150mm 的混凝土坎台(或用红砖砌筑 300mm 高地梁),坎台宽度与隔墙厚度一致,待混凝土强度达标(通常养护 7 天以上)后再开始砌砖,避免地面潮气直接侵入轻质砖。提前 1-2 天对砖块浇水湿润(但避免过度吸水,表面湿润无积水即可),防止砖块因干燥过快吸走砂浆水分,影响粘结强度。
2.放线定位
用墨斗在地面、墙面、顶面弹出隔墙的轴线、边线及门窗洞口位置线,确保三线对齐。若隔墙长度超过 6m 或高度超过 3m,需按设计要求在轴线位置标注构造柱或拉结筋的位置,保证墙体整体稳定性。
3.砂浆配置与铺筑
采用专用砌筑砂浆(或 1:3 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 M5),砂浆需搅拌均匀,稠度控制在 50-70mm(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避免过稀或过干。砌筑时先在地面边线处铺一层 20-30mm 厚的砂浆,用灰勺找平,第一皮砖需坐浆饱满,确保与地面或坎台紧密粘结,不得出现空缝。

4.砖块砌筑
轻质砖通常采用 “一顺一丁” 或 “全顺” 砌法(非承重隔墙多为全顺),每皮砖的搭接长度不小于砖块长度的 1/3(如 600mm 长的砖,搭接不小于 200mm),严禁通缝(即上下两皮砖的缝隙对齐),防止墙体因受力不均开裂。灰缝厚度控制在 8-12mm,竖缝和水平缝需饱满,砌筑时用小铲将砂浆填入竖缝,避免 “瞎缝”(即竖缝无砂浆);每砌 3-4 皮砖,用靠尺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偏差≤5mm/2m)和平整度(偏差≤8mm/2m),及时调整。
5.切割砖块
若需切割砖块(如门窗洞口附近),需用专用切割机切割,保证切面平整,切割后的砖块断面需用砂浆封堵,避免吸水或风化;严禁用锤子直接砸砖,防止砖块碎裂影响强度。
6.高度控制与停歇
墙体砌筑高度不宜过快,每天砌筑高度不超过 1.5m,若隔墙高度超过 3m,需在中间位置设置一道水平系梁(可用 C20 混凝土浇筑,内配 2 根 Φ10 钢筋),系梁宽度与墙厚一致,高度不小于 100mm,增强墙体抗侧移能力。砌筑至顶面(楼板或梁底)时,需预留 20-30mm 的空隙,待墙体砌筑完成 7 天后(墙体沉降稳定),再用干硬性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塞饱满,填塞时需用小砖斜砌(角度约 60°),确保顶部与结构紧密接触,避免后期因沉降出现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