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校联盟
九校联盟    
					
					
						 华东五校
华东五校    
					
					
						 中国985工程
中国985工程    
					
					
						 中央部属
中央部属    
					
					
						 副部级大学
副部级大学    
					
					
						 双一流
双一流    
					
					
						 中国211工程
中国211工程    
					
					
						 中国十大名牌大学    NO.7
中国十大名牌大学    NO.7
					
					
						 中国十大科技大学    NO.1
中国十大科技大学    NO.1
					
					
						 中国十大科研机构    NO.3
中国十大科研机构    NO.3
					
					
						 物理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物理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材料物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材料物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天文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天文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化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化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安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安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数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数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应用物理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应用物理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生物科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生物科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中国十大国际知名高校    NO.6
中国十大国际知名高校    NO.6
					
					
						 信息安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信息安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软件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软件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计算机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计算机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通信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通信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生物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9
生物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9
					
					
						 安徽十大名校    NO.1
安徽十大名校    NO.1
					
					
						 合肥市十大名校    NO.1
合肥市十大名校    NO.1
					
					
						 安徽十大最美大学    NO.1
安徽十大最美大学    NO.1
					
					
						 适合考研捡漏的十大985大学    NO.2
适合考研捡漏的十大985大学    NO.2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合肥最大的十所大学    NO.4
合肥最大的十所大学    NO.4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中国985工程十大名校    NO.5
中国985工程十大名校    NO.5
					
					
						 中国211大学十大名校    NO.8
中国211大学十大名校    NO.8
					
					
						 考研难度较高的10所高校    NO.8
考研难度较高的10所高校    NO.8
					
					
						 统计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统计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中国校区比较多的10所大学    NO.12
中国校区比较多的10所大学    NO.12
					
					
						 合肥十大历史人文建筑    NO.12
合肥十大历史人文建筑    NO.1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中国中部十大名校    NO.1
中国中部十大名校    NO.1
					
					
						 10所考研比较好的理工类大学    NO.1
10所考研比较好的理工类大学    NO.1
					
					
						 中国男生比例高的10所大学    NO.2
中国男生比例高的10所大学    NO.2
					
					
						 中国很难考的十所理工类大学    NO.2
中国很难考的十所理工类大学    NO.2
					
					
						 人工智能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人工智能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华约七校名单    NO.3
华约七校名单    NO.3
					
					
						 中国院士数量较多的10所大学    NO.4
中国院士数量较多的10所大学    NO.4
					
					
						 中国男女比例比较失衡的10所大学    NO.4
中国男女比例比较失衡的10所大学    NO.4
					
					
						 全球十大科研机构    NO.5
全球十大科研机构    NO.5
					
					
						 地质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地质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南方十大名校    NO.5
南方十大名校    NO.5
					
					
						 华东五校联盟    NO.5
华东五校联盟    NO.5
					
					
						 香港高才通资格内地院校名单    NO.6
香港高才通资格内地院校名单    NO.6
					
					
						 全国理科较难考的十所大学    NO.6
全国理科较难考的十所大学    NO.6
					
					
						 华东地区十大名校    NO.6
华东地区十大名校    NO.6
					
					
						 中国就业率高的10所大学    NO.9
中国就业率高的10所大学    NO.9
					
					
						 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名单    NO.10
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名单    NO.10
					
					
						 中国难考的十所大学    NO.12
中国难考的十所大学    NO.12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学校名单    NO.18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学校名单    NO.18
					
					
						 大气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大气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理科生考研十大热门大学    NO.11
理科生考研十大热门大学    NO.11
					
					
						 物理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1
物理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1
					
					
						 数学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3
数学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3
					
					
						 计算机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7
计算机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7
					
					
						 全国综合类211大学名单    NO.31
全国综合类211大学名单    NO.31
					
					
					
				
 x23
						五星好评
						x23
						五星好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科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58年9月在北京创建,郭沫若任首任校长。这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红色大学,是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建立的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以来,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2017年9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32个学院,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大礼堂举行。
1959年5月,被列入中共中央的《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
1971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科大改为安徽省与第三机械工业部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
1978年2月17日,学校恢复列为重点大学。
197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大经过考试选拔智力超常的少年进校学习,探索在少年中成功培养合格大学生的经验。
1977年10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在北京成立研究生院。
1985年,中国科大开办不分系科专业的教学改革试点班,设立主辅修制、双学位制。
1981年2月27日,经中科院党组决定,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大北京教学管理处合并。
1984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高校之一。
199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成立了理学院、商学院(后更名为管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学院院长大多由“两院”院士或知名教授担任。下设26个系,初步建成了校、院、系三级管理的运行机制,逐步按学科群组织教学,学科专业结构更加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规律。
1995年12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在部分高等学校“211工程”立项工作会议上,确定包括中国科大在内的一批重点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199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中国科学院纳入知识创新工程体系试点范围,作为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7月,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政府签署重点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协议,中国科大成为首批九所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2年,学校19个二级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
2007年,学校8个一级学科(涵盖41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999年起,实行讲座教授、首席专家和杰出青年奖励制度。
2007年,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2011年10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
2012年、2013年,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PG)发布《自然出版指数中国》报告,中国科大获选为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名。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同月,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
2018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被教育部列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2019年9月22日,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副理事长单位。
2020年9月,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1年1月17日,加入长三角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资源共享研究联盟。4月23日,发起组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5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10月,《关于第二次月球科研样品发放的公告》中月球样本被分为成51份,发放给17个研究机构,其中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批样品总重约17.936克。同年,教育部正式公布2020年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位列其中。
2022年1月,入选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 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评选为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2月,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3篇成果论文,分别报道了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量子模拟、新型电子向列相、蛋白质设计3个方面。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获得“中科院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4月,获得“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委入选2021年度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工)委名单。8月中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区园区(一期)完工,9月开学后容纳约8000名师生办学。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青年团队被授予第25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8月20日,合作成立“长三角科技传播联盟”。8月21日,联合发起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10月26日,由安徽省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政府三方合力共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正式成立。12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法数学中心揭牌成立。
2023年3月28日,发起成立国际传播学会中国理事会。
2023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出席并主持签约仪式。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安徽省领导张韵声、张红文、任清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琪、汪克强出席活动。
2024年6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揭牌;同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
2024年在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是首次进入全球50强之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42位。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4年10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