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绘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生物制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档案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金融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法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保险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电子商务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口腔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地理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经济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信息安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软件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印刷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哲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外交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新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广告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武汉十大赏樱花胜地 NO.2
武汉最大的十所大学 NO.4
武汉十大历史人文建筑 NO.4
中国本科专业比较多的10所大学 NO.4
武汉十大赏叶好去处 NO.7
中国十大最美大学 NO.10
中国校园建筑最美十大高校 NO.1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金融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城乡规划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全国文科难考的十所大学 NO.11
行政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环境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传播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中国211大学十大名校 NO.12
化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生物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日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中国十大国际知名高校 NO.12
包装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翻译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广播电视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物理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生态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中国985工程十大名校 NO.14
中国适合谈恋爱的十大高校 NO.14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对外汉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生物科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6
数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6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6
材料物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6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7
考研难度较高的10所高校 NO.18
应用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0
湖北十大最美大学 NO.1
电气二龙四虎高校名单 NO.2
中国历史悠久的十大本科院校 NO.5
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名单 NO.5
中国在校人数多的十所大学 NO.6
武汉市十大名校 NO.7
湖北十大名校 NO.7
五院四系院校名单 NO.8
武汉武昌十大景点 NO.9
中坚九校名单 NO.9
北约十三校名单 NO.10
武汉十大夜景最美的地方 NO.11
历史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中国文科实力强的十大大学 NO.11
中国中部十大名校 NO.11
全国十大国优计划试点高校 NO.11
华中地区十大名校 NO.11
中国十大综合类大学 NO.12
南方十大名校 NO.12
法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中国十大科研机构 NO.14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学校名单 NO.14
中国难考的十所大学 NO.14
考古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中国院士数量较多的10所大学 NO.18
10所考研比较好的医学类大学 NO.18
全国理科较难考的十所大学 NO.18
文科生考研十大热门大学 NO.12
物理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2
武汉十大秋季旅游好去处 NO.13
全国综合类211大学名单 NO.16
计算机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8
经济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8
数学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9

x29
五星好评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二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22年,学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57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101-150位,国际教育研究机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94位。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截至2022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7月,国民政府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1932年春,全校师生迁入珞珈山新校舍。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1946年10月迁回武昌珞珈山。至1946年底,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包括21个系和8个研究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领导的重点文理综合大学。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发展速度加快,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现已形成多学科综合发展、多种办学层次并存的格局。
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开设方言(即外国语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
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
1902年,自强学堂迁至武昌东厂口,改名为方言学堂。
1911年,方言学堂被迫停办。
1913年,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成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设英语、博物、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四部。
1922年,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5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1928年,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理、工、法四个学院。
1932年,由武昌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6年,成立农学院,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以及2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
1938年,学校西迁四川乐山,农学院并入中央大学。
1946年,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武汉大学迁回武昌珞珈山。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
1952年,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
1953年,工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华中工学院。
19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
1956年,恢复哲学系。
1958年,恢复外文系。
1966年,在鄂西北襄阳隆中建立襄阳分校。
1970年,在湖北荆州地区建立沙洋分校。
1977年,襄阳分校、沙洋分校停办。
1978年,从理科中分出三个新系,即计算机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
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院。
198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成立法学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建筑学系。
1990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1992年,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1993年,百年校庆盛典。
1994年,空间物理学系与无线电信息工程学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
1995年,成立新闻学院。
1996年,成立旅游学院、律师进修学院、哲学学院。
1997年,成立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
1998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
19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即:人文科学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2016年6月,武汉大学加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2017年,武汉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并跻身36所A类高校名单。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16日,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
2018年3月,首批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获准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11月,武汉大学等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联合组建了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
2019年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
2022年2月,武汉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3年3月12日,武汉大学天文学系成立,隶属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4月12日,武汉大学数字化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揭牌;6月9日,武汉大学智慧水利系正式揭牌成立;6月10日,武汉大学水工程科学研究院揭牌;2023年9月20日上午,武汉大学揭牌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11月,武汉大学表示将设立郑州研究院。
2024年3月11日,成立武汉大学机器人系;3月27日,武汉大学开设雷军班,将向全国招15名本科生,本博贯通培养;4月9日,由罗爱平校友捐赠的武汉大学爱平音乐厅正式启用;4月11日,武汉大学宣布2024年起,在计算机学院新设雷军班;6月14日,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10月,武汉大学东莞水乡储能中心揭牌。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4年10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