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歌,海南省三亚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疍歌是疍家人通常用粤语演唱的民歌,一般被称作疍家渔歌或咸水歌。疍家人是一个古老的群体,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地。他们历史上过着“以渔为生”“舟楫为家”的生活,迁移到哪里,就把疍歌传唱到哪里。2021年5月24日,疍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175。
  • 遗产项目编号: Ⅱ-175
  • 申报地区: 海南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相关项目

项目序号:1389

项目编号:Ⅱ-175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海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三亚市

保护单位:三亚市群众艺术馆

历史溯源

疍家人也称作水上人、疍民,疍家人以船为家,居住在珠三角的河道上。广泛分布于珠江水系的江面和沿海地区,他们以舟楫为家,傍水而生。

据《崖州志》记载:“隆庆五年五月有倭寇入三亚港夺船出洋”,隆庆即清乾隆年间,距今约300多年。往上推算,疍家人早在清乾隆之前就已经在三亚出现了。因此,疍歌也随着疍家人在三亚出现而传唱。他们从中国大陆自北朝南浮舟而来,正如《祖宗漂流到海南》一曲所言,到海南时“茅草盖顶住水棚”,长期在南海取食、与风浪搏斗,险恶的生存环境和独特谋生手段,使得当地疍家人在语言习惯、生活风俗等方面颇具特色,所唱的疍歌因此显南海风情。

疍家人带着疍歌由广东中山、江门(新会)等地散发,东南至福建沿海,西南到广西的北海一带,再往南就沿着雷州半岛,流传至海口、陵水、三亚等地。郭建民在田野调研中发现,现今各地传唱的疍歌大体一脉相承,但一些腔调和唱词各具特色,形成了“粤语+X”的模式。

艺术特色

从演唱的曲调上,疍歌分为叹家姐调、木鱼诗调、白啰调、咕哩妹调4个曲调,从疍歌的题材内容可以分为情歌、劳动歌、仪式(婚、丧、祭祀)歌、生活歌、时政歌等,其中以情歌、劳动歌和仪式歌所占篇幅较多,涉及内容比较广。 “叹家姐”又叫“哭嫁”,是疍家人嫁女独特的婚嫁习俗之一。

疍歌的歌词,是疍家人工作与生活的写照,歌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历史人文、海上风光、劳动情景、生活世态、美好爱情、祭祀礼仪、传说故事和时政风云等,反映出多姿多彩的民俗内容。疍歌包涵丰富题材,疍家人出海捕鱼时唱、亲戚朋友相聚时唱、织网聊天时也唱,每逢过节、祝寿、结婚之时也唱……疍歌多在海上唱,为不让海浪声所淹没,往往在歌词的开头比较高亢嘹亮,随后转入舒缓、悠扬而动听。

代表作品

疍家人的习俗中,婚前新娘必须唱“叹家姐”出嫁,如表达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叹亲娘》,姑嫂是对唱“叹家姐”的主要角色,小姑唱《叹家兄》《叹家嫂》,希望大哥、大嫂照顾好爹娘,大嫂唱《叹姑娘》,劝教嫁人后要孝敬公婆、相夫教子。 “白啰调”则是一种即兴演唱的曲调,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木鱼诗调”如《十月种花》等多描写田间耕种的场景,声调较高,而“咕哩妹”一般都是男女对唱的情歌,如《哥妹齐摇》是一首摇船歌,情感丰富。

传承保护

疍歌也叫做咸水歌。以前,疍家渔民吃住行都在船上,海上作业十分耗费体力,每当此时人们会扯着嗓子唱起咸水歌,以此缓解疲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特的疍家文化。

疍家人的历史,就是疍歌的历史。2009年,疍歌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317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海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海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崖州民歌、儋州调声、十番音乐、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海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海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名单公布 海南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海南非遗文化众多,椰雕、疍歌、木偶戏、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一项项如同珍珠般璀璨夺目,独特的海岛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造就了海南多姿多彩的非遗。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晒盐技艺(海盐晒制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海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海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海南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海南非遗文化众多,民间文化极其丰富,且颇具深厚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黎族三月三节、妈祖祭典、民间信俗、黎族服饰、南海航道更路经、祀兄弟公出海仪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海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海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大全 海南非遗传统舞蹈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记忆的承载体,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轨迹,是一个民族千年智慧的结晶和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源泉。千古传承,流转不歇,作为公共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生命的延续至关重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黎族打柴舞、老古舞、海南苗族盘皇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海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海南传统美术国家级非遗名单大全 海南非遗传统美术有哪些
海南省简称“琼”,主要民族有汉、黎、苗、回等。海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有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临高人偶戏、黎族文身、黎族干栏建筑艺术、黎族“三月三”节、儋州调声、黎族哈应语口传长篇创世史诗《吞德剖》、黎族树皮布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木雕(花瑰艺术)、椰雕(海南椰雕)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海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海南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海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等核心内容,记录着各地区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木偶戏、琼剧、海南斋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海南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音乐项目
在当今的中国音乐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这些历史的、民间的音乐是活着的传统,它们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音乐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音乐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音乐名单,包括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侗族琵琶歌、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铜鼓十二调、回族民间器乐等。
重庆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重庆非遗传统音乐名录表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除向西接盆地腹地外,北、东、南等方向多为盆周山地环绕,历史以来形成了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巴渝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石柱土家啰儿调、川江号子、南溪号子、唢呐艺术、吹打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上海传统音乐非遗名录
上海以其在贸易进出口,和经济方面的强大实力成为我国经贸重点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也是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海市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江南丝竹、码头号子、琵琶艺术、锣鼓艺术、道教音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上海市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传统音乐非遗有哪些 湖北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湖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地区的传统音乐资源丰厚,鄂西南三峡流域、清江流域、土家族、苗族地区的音乐资源开发的确比较多。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兴山民歌、薅草锣鼓、唢呐艺术、江河号子、锣鼓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传统音乐非遗名录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河南是我国音乐文化资源大省,然而,随着时势的变迁和时代的转移,河南音乐遗产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也越来越被忽视、冷落,日益成为消失的文明。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唢呐艺术、信阳民歌、江河号子、古筝艺术、锣鼓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浙江传统音乐非遗有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民族音乐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之一,通过民族音乐来了解这份普通老百姓与民间艺人的感情,以及做学问的方法与道路。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古琴艺术、江南丝竹、十番音乐、海洋号子、琵琶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浙江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山东非遗传统音乐名录大全
山东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享有书山曲海之美誉,为全国民间说唱艺术较为兴盛发达的省份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东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聊斋俚曲、唢呐艺术、鲁西南鼓吹乐、鲁南五大调、道教音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东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吉林省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蒙古族四胡音乐、蒙古族民歌、朝鲜族洞箫音乐、鼓吹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传统音乐非遗有哪些 广东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世界遗产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梅州客家山歌、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广东汉乐、锣鼓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东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四川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在当今的中国音乐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这些历史的、民间的音乐是活着的传统,它们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巴山背二歌、川江号子、多声部民歌、藏族民歌、口弦音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四川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安徽省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当涂民歌、巢湖民歌、唢呐艺术、五河民歌、大别山民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湖南非遗传统音乐名录
也许一提到湖南你就会想到锦绣潇湘、伟人故里,火辣的湘菜、多情的湘女,其实湖南除了美景、美食、美人,还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众多文化特色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唢呐艺术、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鼟、江河号子、土家族民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山西省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民俗活动是山西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俗音乐是一种流行在山西的民间吹打乐,它广泛地参与当地群众的人生礼俗中,也是山西省的非遗项目之一,如流行于山西省柳林县县城及城郊穆村一带的民间弹唱、山西省东南部长治一带的上党八音会,这些礼俗音乐活跃在民间各种娱乐场合。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左权开花调、河曲民歌、唢呐艺术、上党八音会、锣鼓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西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广西传统音乐非遗有哪些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面临南海北部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通道口。这里山水如画,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造就了广西灿烂的古代文明。世代繁衍生息于此的八桂儿女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侗族大歌、多声部民歌、那坡壮族民歌、吹打(广西八音)、京族独弦琴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西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