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几月几日 常见的除夕风俗有哪些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探寻城市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夕有很多习俗,包括吃年夜饭、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燃爆竹、祭祖、挂灯笼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除夕的相关知识吧。

除夕是几月几日

除夕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指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它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个节日一样,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因除夕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除夕在民间非常重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常见的除夕风俗有哪些

1、吃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会一起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够增进家人感情,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常见的食物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贴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4、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中国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5、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6、燃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7、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祭祖形式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8、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春节为什么吃饺子 春节吃饺子的寓意是什么
春节为什么吃饺子?过年吃饺子是中国人民传统的习俗之一,它体现了团圆、财富、和谐和吉祥的寓意。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带有丰富含义和祝福的象征品。通过吃饺子,人们表达了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祈求着幸福和平安。让我们阅读下文继续了解春节吃饺子的寓意和讲究吧。
春节必吃的十大传统食物盘点 最受欢迎的十大过年美食推荐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庆祝新年少不了各种美食,那么春节的传统美食有哪些?MaiGoo网小编整理了十大春节特色美食,包括年糕、饺子、汤圆、春卷、腊味、鸡、鱼、馄饨、煎堆、八宝饭等,一起来看看过年寓意好的美食及相关情况吧。
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 ★★★
5645 10
除夕是几月几日 常见的除夕风俗有哪些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夕有很多习俗,包括吃年夜饭、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燃爆竹、祭祖、挂灯笼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除夕的相关知识吧。
除夕 节日活动
5878 157
关于除夕的古诗句 除夕诗词古诗大全
除夕是旧年的终章,是新年的开幕,是千家万户共团圆同守岁的日子。放爆竹、祭祖先、挂灯笼、贴窗花、吃年夜饭、守岁等习俗让这个节日丰富多彩。一年除夕到,古今话团圆。古代的许多诗人对于除夕有着自己的感慨,因此用诗词的方式留下了许多名句。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关于除夕的古诗句吧。
除夕守岁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大年三十要叫除夕
大年三十是岁末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人家人会一起吃团年饭,一起守夜。除夕守岁形成风俗,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的《风土记》中,旧时守岁一般都是通宵达旦,据传说,如果除夕能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而大年三十为什么叫除夕,在《吕氏春秋·季冬记》中有明确记载,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除夕的来历及其相关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