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知名度调研问卷>>

贺兰皮影戏有哪些艺术特色 贺兰皮影历史及艺术特色介绍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皮影戏又称“牛皮影戏”、“灯影戏”,是长期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戏。它用灯光把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配合音乐、唱白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它既是所有中国造型艺术(如剪纸、绘画、工艺美术、雕刻等)的结合,又是所有传统表演艺术(如京戏、地方戏、相声、口技等)的综合。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掌握皮影制作的不超过500人。下面本文就为大家大概的介绍贺兰皮影戏的发展概况。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1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射下投影到幕布上的影子显得瑰丽且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电影始祖”的美誉!

皮影戏的道具造型生动而逼真,夸张而幽默,淳朴而粗犷,细腻而浪漫。脸谱与服饰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繁简得宜,虚实相生。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既充实又生动,通体透剔而四肢灵活,充分借鉴了戏曲脸谱、民俗装束与剪纸艺术的精华。人物身高不超过一尺,通常采用侧身五分脸,线条细腻而流畅。头发、胡须采用山羊毛为材料,不柔不僵。男女角色脚底都在同一水平线上,表演时静动分明。整体造型以墨绿、暗红为主色调,显得古朴而典雅。

皮影戏演法上通过推、拉、捻、转、摆、跃、勾等方式表现。

贺兰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但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交通闭塞,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历史文化鲜为人知。民间曾流传:“常信堡的秧歌绕牌灯,丁义堡的庙会跳大神,洪广营的龙灯年年有,于祥营的灯影子不离门。”

贺兰皮影戏在继承陕西皮影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贺兰皮影戏的唱腔既有陕西“俗曲道情”和“西府秦腔”的继承,又有对宁夏山花儿、时令小调的广泛吸收。唱腔在保留了陕西西路唱腔特点的同时,将唱腔“板路”中的苦音更深度化,转音更有层次。“彩腔”中的“分慢板腔”借助嗓口气流涌退,收放自如。演唱时大胆使用甩腔、帮腔、帮唱、唱腔等演唱方式,喧染了舞台气氛,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唱风格。

现搜集的演出道具近300件,包括头楂、身架、车马、宫殿、桌椅、书架等;主要演出剧目30余部,宁夏张派皮影戏的第三代传人张进绪在世时能完整演唱的剧目有《武松打虎》《三战吕布》《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赤胆忠心》《包公案》等。

作为宁夏皮影缩影的贺兰皮影具有内容丰富、特征明显的特点,在中国皮影领域的发展历史中已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地域风格。发掘、抢救和保护贺兰皮影,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国本土民间文化,而且对研究宁夏民俗、民歌,提高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2008年,皮影戏被列入银川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7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无独有偶,皮影戏在银川市西夏区也流传久远。西夏区皮影戏曲调悠扬、高亢、粗狂、奔放,戏曲内容生活气息浓厚,风格古朴、沧桑、豪放。传统曲目有《下河东》《西游记》《撑船》《白玉钿》《孙悟空与二郎神》《白蛇传》《神魔钻天入地》等100多部。

更多宁夏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看宁夏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做泥塑 学剪纸 赏社火 识宁夏

宁夏方言有哪些特点 宁夏方言特色介绍 宁夏地方言概述

宁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宁夏的生活习俗禁忌简述

高台马社火有什么特色 高台马社火传承情况概述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相关历史介绍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民俗风格简述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杨氏家族泥塑有什么艺术特征 杨氏家族泥塑传承情况概述
隆德杨氏家族的泥塑艺术是一种汉族民俗工艺品。可溯源到清光绪年间,一直以家族口、耳、手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目前健在的彩塑老艺人杨栖鹤是第四代传人。杨氏泥塑在选料、酿泥、造像程序及色彩处理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工艺。杨氏家族泥塑艺术是珍贵的民间传统雕塑艺术的延续。它起源于清道光十二年,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几经兴衰,但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存在于六盘山地区,而且他们的艺术足迹漫延到了西北几省区,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下面本文将详细的介绍杨氏家族泥塑的传承情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丧葬文化习俗】农村办丧事流程礼仪 城里人死了怎么办丧事?
葬礼是一种送别死者的传统仪式,在我国的传统中,葬礼有着许许多多严苛的规矩和繁琐程序,例如旧时办丧事有多道程序,要做道场、烧灵屋、唱夜歌等等,还要用白纸写对联。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也逐渐形成了独特并且简单的葬礼风气和习俗。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办丧事礼节习俗。
殡葬服务 传统文化 ★★★★
1.8w+ 53
贺兰皮影戏有哪些艺术特色 贺兰皮影历史及艺术特色介绍
皮影戏又称“牛皮影戏”、“灯影戏”,是长期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戏。它用灯光把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配合音乐、唱白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它既是所有中国造型艺术(如剪纸、绘画、工艺美术、雕刻等)的结合,又是所有传统表演艺术(如京戏、地方戏、相声、口技等)的综合。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掌握皮影制作的不超过500人。下面本文就为大家大概的介绍贺兰皮影戏的发展概况。
【贵阳传统文化】贵阳文化特色 贵阳历史文化 贵阳传统节日习俗
贵阳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城市。贵阳文化贯穿一条本土文化与埠外文化共生融合的主线。多元共存的民族文化、移民文化、阳明文化、以“三线建设”为标志的现代工业文化和红色文化在融合中又各自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苗族挑花刺绣;可以听到布依族土歌、布依族婚宴盘古歌;可以感受一年四季不同的民俗节庆:苗族的跳场、“祭鼓节”“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可以欣赏到古老神秘的蓬莱地戏、布依红灯戏和花灯戏……下面随本文一起走进贵阳的传统习俗、生活文化、特色文化、曲艺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感受贵阳文化的“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
传统文化 贵阳市 ★★★
2.1w+ 171
【京津冀文化】北京文化_民俗文化_历史文化_方言_饮食_节庆
京津冀地域辽阔广大,三地相接,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而了解京津冀历史的好方法是了解三地的文化、民俗、名胜古迹、方言、饮食等等。那么京津冀文化名胜有哪些?京津冀特色文化遗产、京津冀民俗文化有哪些?下面Maigoo网编将为您盘点京津冀三地的文化、名片、名胜、方言、饮食、节日等等,为您介绍京津冀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
传统文化 京津冀 ★★★★
6584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