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导语 / INTRODUCTION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体育、游艺、杂技项目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体育、游艺、杂技名单,包括蹴鞠、赛龙舟、十八般武艺、马戏、幻术、太极拳、围棋、咏春拳、口技、八卦掌等。
国家级非遗传统体育/游艺/杂技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区 遗产项目编号
太极拳 河北省等 世界非遗,Ⅵ-11(国家级)
青萍剑(贾氏青萍剑) 河北省 Ⅵ-92
武当武术 湖北省 Ⅵ-8
六合拳(福建六合门) 福建省 Ⅵ-88
通背拳  北京市 Ⅵ-73
口技 北京市 Ⅵ-70
易筋经(天台山易筋经) 浙江省 Ⅵ-93
马戏(埇桥马戏) 安徽省 Ⅵ-51
蔡李佛拳 广东省 Ⅵ-36
马球(塔吉克族马球) 新疆 Ⅵ-37
少林功夫 河南省 Ⅵ-7
心意六合拳 河南省 Ⅵ-30
咏春拳 广东省等 Ⅵ-77
十八般武艺 浙江省 Ⅵ-62
围棋 北京市 Ⅵ-18
峨眉武术 四川省 Ⅵ-23
螳螂拳 山东省 Ⅵ-33
滑竿(华蓥山滑竿抬ㄠ妹) 四川省 Ⅵ-100
戳脚  河北省 Ⅵ-74
青城武术 四川省 Ⅵ-94
打陀螺 云南省 Ⅵ-105
朝鲜族跳板、秋千 吉林省 Ⅵ-14
维吾尔族达瓦孜 新疆 Ⅵ-5
地术拳 福建省 Ⅵ-58
掼牛 浙江省 Ⅵ-67
回族重刀武术 天津市 Ⅵ-9
蹴鞠 山东省 Ⅵ-17
蒙古族搏克 新疆等 Ⅵ-16
八极拳 北京市等 Ⅵ-28
挠羊赛 山西省 Ⅵ-41
华佗五禽戏 安徽省 Ⅵ-63
叼羊(维吾尔族叼羊) 新疆 Ⅵ-44
沧州武术 河北省 Ⅵ-10
佛汉拳 山东省等 Ⅵ-59
五祖拳 福建省 Ⅵ-31
翻九楼 浙江省 Ⅵ-53
幻术 北京市等 Ⅵ-82
藏棋 四川省 Ⅵ-83
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 新疆 Ⅵ-84
梅花拳 山东省等 Ⅵ-12
调吊 浙江省 Ⅵ-54
梅山武术  湖南省 Ⅵ-80
孙膑拳 山东省 Ⅵ-60
红拳 陕西省 Ⅵ-24
线狮 浙江省等 Ⅵ-6
建湖杂技 江苏省 Ⅵ-48
赛龙舟 广东省等 Ⅵ-65
朝鲜族尤茨 吉林省 Ⅵ-104
肘捶 山东省 Ⅵ-61
撂石锁 江苏省等 Ⅵ-64
非遗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介绍(部分)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太极拳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将“太极拳”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贾氏青萍剑是明末清初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元圭老法师首创。是沧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氏青萍剑既可每蹚单练,亦可一气呵成。它虽招式繁多,但多而不滥,不杂,每一蹚都有自己突出的特点,练起来有如苍龙搅海,猛虎下山,拨云见日,别开洞天之感;更有蜻蜓点水,风浪跃鲤,长虹饮涧,渊中求珠之妙,对陶冶情操,增强体质,提高攻防能力可谓善莫大焉。不愧为剑术中的一枝奇葩。 【 详细>>】
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元末明初武当派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0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06月0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湖北省十堰市的赵剑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 详细>>】
六合拳(福建六合门),福建省传统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详细>>】
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繁多,起源不一,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的通背拳,相传为清末时河北省廊坊市霸州人祁信所创。祁家本以杆法见长,遇河南人马先生精于拳技,便以杆法换学拳技,后又遇赵先生擅刀法,遂刀杆互换,形成了祁门特有的“十二连杆”法、“八步十三刀”法、“一百零八单操手”法,祁家通背拳始成名于江湖。通背拳,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体育。 【 详细>>】
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起源上古时期,人们用于狩猎,模仿动物的声音,来骗取猎物获得食物。据历史文字记载,战国时期《孟尝君夜闯函谷关》的故事中,“鸡鸣狗盗”是最早将口技运用到了军事。到了宋代口技以成为相当成熟的表演艺术,俗称“隔壁戏”。从宋代到民国时期在杭州盛为流行,表演者用口、齿、唇、舌、喉、鼻等发声器官模仿大自然各种声音,如飞禽猛兽,风雨雷电等等。能使听的人达到身临其境。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2011年5月23日,口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易筋经(天台山易筋经),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台山易筋经,是民间传统的健身功法。易筋,即变易筋骨。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带动内脏运动,故又称为“脊柱运动”。《易筋经》为明代天启四年(1624)天台山紫凝道人宗衡托名菩提达摩撰写,在清代学者凌廷堪的《校礼堂文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以及当代康戈武著《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华书局2014年版)《中国大百科书(体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都有记载。它原系道家导引之术,被推为中国传统健身功法的经典。200...2年,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四种健身功之一。 【展开全部】 【 详细>>】
马戏,是杂技门类之一。原指人骑在马上所作的表演,现为各种野兽、驯禽表演的统称。指以驯马 、马上技艺 、大中型动物戏、高空节目为主 ,包括部分杂技 、魔术和滑稽等的综合演出,多在大型场地 (马戏院、棚、体育馆或广场)的马圈中表演。有演员指挥动物表演各种技巧动作或演员在动物身上作各种技艺表演等形式。广义的马戏也包括杂技在内。马戏有时也与杂技通用。马戏一词在中国,初见于汉桓宽的《盐铁论》。古代马戏专指驯马和马上技艺 。现代狭义马戏专指驯马和马术。2008年,马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蔡李佛拳拳不仅在广东地区,而且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一带也较盛行。此拳手法以拳、掌、桥为主。步法和腿法有弓、马、虚、拐、撒、扭步和踢腿、横踩、后钉、单飞脚和箭腿等。其特点是快速灵活,柔中带刚,左右开弓,步法多变,具有勇猛、机智的风格。此拳共有四十九个套路,分初、中、高级。初级有四平桥、小梅花、截虎拳等;中级的有平拳、八卦心等;高级的有虎形、鹤形、醉七仙、佛拳等。2008年6月7日,蔡李佛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马球,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史书称马球为“毛丸”或“击鞠”。据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资料介绍,马球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如今在西方和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约旦等国仍盛行马球,马球还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而在中国,马球已处于濒于绝迹的地步。马球在我国始于汉、魏朝,到唐、宋时已极为盛行。在我国的文献中,“击鞠”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3世纪曹植写的《名都篇》中。从我国出土和挖掘的文物中,也可以看出马球在我国的渊源历史。2008年6月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原则之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还不断地将天才般的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998人,以下是名单。
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下面就随MAIGOO小编一起来了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 ★★★
4.5w+ 23
【中国非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曲艺项目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有几百种传统曲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曲艺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曲艺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曲艺名单,包括苏州评弹、山东大鼓、陕北说书、扬州清曲、凤阳花鼓、四川评书等。
中国民族曲艺种类及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代表曲种
全国曲艺种类繁多,有说的,有韵诵的,有坐唱的,有立唱的,有半说半唱的,还有连唱带舞的,各不相同。根据脚本特点、演出形式和音乐曲式,大体上可以归纳成评书、相声、快板、鼓曲、说唱大书等五大类。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中国民族曲艺的相关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