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气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气虚气短怎么调理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壹壶聊养生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气虚气短的人多是因先天禀赋不足、长期饮食失调、情志失调、久病、劳累等引起的,平时易患感冒、气虚眩晕、内脏下垂,平素抵抗力弱,气虚气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气虚气短怎么调理?气虚气短吃什么药?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气虚气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气虚体质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长期饮食失调、情志失调、久病、劳累之后,年老体弱引起心、肺、脾、肾功能损伤,因心主血脉,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因此气虚体质易导致推动血液运行作用减退,体内气的化生不足,机体防御外邪,护卫肌表,维护内脏位置功能减退的病证发生。

气虚气短的症状

气虚气短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的化生不足时,易出现气虚表现,常表现为语声低微,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因各种病因而发病,因心肺脾肾气虚部位不同而并见不同的症状。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气虚眩晕、内脏下垂,平素抵抗力弱,妇女分娩后易患产后虚羸、产后目病等,病后康复缓慢。

气虚气短怎么调理

1、饮食调理

多吃补气益气、易消化、性平味甘的食物,如:大枣、山药、龙眼肉、莲子、薏苡仁、芡实、黄芪、党参、白扁豆、粳米等;忌食生冷性凉、油腻厚味等耗伤脾胃的食物,如:西瓜、香瓜、水梨、香蕉、黄瓜、苦瓜、空心菜、筊白、笋、蚌类等。

2、适量运动

气虚体质易出现肌肉松软,倦怠乏力,不喜运动,抵抗力弱,因此生活调摄方面要做到,起居有规律,谨避风寒之邪,“劳则气耗”, 运动锻炼宜采用低强度、多次数方式,不适合激烈、长时间的运动,以免耗伤正气。以柔和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平时可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沿一横指处),能健脾益气,强身健体。

气虚气短吃什么药

要确定哪些原因引起的气短,确定病因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引起气短的原因有很多,如冠心病、哮喘、心律失常、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等。可以到医院通过一系列检查确定病因。

如果是因哮喘引起的,可以服用氟替卡松治疗;如果是心脏疾病引起的,可以用呋塞米和硝酸甘油治疗;如果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气短,可以服用胃舒宁缓解。引起气短原因还有很多,患者最好去医院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带脉寒什么意思 带脉寒凉怎么调理
带脉在中医经络里是环绕腰一周的经络,具有约束,束缚诸脉的意思。带脉寒者通常会有月经不调、月经推迟、痛经、宫寒等症状,体质也会较一般的女性虚寒一些,受孕也会比较困难。那么带脉寒凉怎么调理呢?带脉寒凉吃什么药?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除湿气 中医
2621 12
风湿病可以根治吗 风湿病的症状有哪些 怎么治疗及预防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风湿病的一般症状有晨僵、关节畸形、关节肿胀和压痛、乏力等。其主要表现症状有晨僵、关节畸形、关节肿胀和压痛、乏力等。下面,来看详细介绍!
十大中医祛湿气好的药膳食疗 10款除湿健脾胃的药膳盘点
古言“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可见祛湿并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多加运动祛湿外,还可以通过药膳来辅助去湿,那么去湿气的药膳汤有哪些?常见的祛湿药膳有薏米赤小豆汤、马齿苋蒲公英粥、冬瓜鸭架汤、玉米须白茅根煲猪肚汤、藿香粥、百合荸荠粥、三豆汤、红白鲫鱼汤、半夏陈皮茯苓汤、海带冬瓜汤。下面,和小编来看详细的祛湿药膳的相关知识吧!
除湿气最好的方法 简单有效的祛湿小妙招 帮你快速祛湿
现代人运动少、熬夜多、口味重,整天呆在空调房,造成湿气重。“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重怎么调理成为了人们探索的难点。那么除湿气最好的方法有哪些?除了饮食注意以外,泡脚、泡澡、运动、按摩、针灸等都是简单有效的祛湿小妙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除湿气 中医 ★★★★
2475 21
外寒和内寒有何区别 外寒和内寒的区别与联系
内寒,又名寒从中生,是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邪弥漫的病理变化。外寒,指体表阳气不足,形寒怕冷。外寒和内寒有何区别?不管是内寒还是外寒都容易生各种疾病,如果发现自己体内寒气重的话应该及时进行调理,以避免生病。
除湿气 中医
30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