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经济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药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宗教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金融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旅游管理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环境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政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临床药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口腔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英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护理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俄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临床医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翻译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基础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自动化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物流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日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哲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朝鲜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物理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行政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济南十大之最汇总 NO.6
中国十大国际知名高校 NO.14
外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包装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广告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中国985工程十大名校 NO.16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6
中国211大学十大名校 NO.17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7
财政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7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8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0
北方十大名校 NO.6
华东地区十大名校 NO.8
中国东部十大名校 NO.10
中国文科实力强的十大大学 NO.14
中国十大科研机构 NO.15
10所考研比较好的医学类大学 NO.15
中国十大综合类大学 NO.17
中国历史悠久的十大本科院校 NO.25
山东十大名校 NO.1
济南市十大名校 NO.1
山东十大最美大学 NO.2
考古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语言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数学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0
经济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2
全国综合类211大学名单 NO.16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学校名单 NO.16
物理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9
计算机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29
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生殖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中国校区比较多的10所大学 NO.3
机器人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中国本科专业比较多的10所大学 NO.5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中国在校人数多的十所大学 NO.5
北约十三校名单 NO.5
法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全国十大国优计划试点高校 NO.32

x3
五星好评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
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学校涵盖除农学、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是中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地下工程、生殖医学等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国古典学术优势充分彰显,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
追根溯源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济南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
1904年,学校迁入济南杆石桥新址,改为山东高等学堂。
1911年,又改称山东高等学校。
民国时期
1926年,将山东公立六个专门学校合并,在济南建省立山东大学。
1929年6月, 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
1932年,将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
1937年11月,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
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
解放时期
1944年,中共华中局决定,在华中党校基础上,创办华中建设大学。
1945年8月,山东抗日人民政府创办了山东大学(为了区别国立山东大学,称临沂山东大学)。
1948年夏,中共华东局决定,以原临沂山东大学渤海地区的部分留守人员为基础,并集中原来的一些教师,会同华中建设大学的部分干部教师,在潍县组建成立华东大学。
1951年3月,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命名为山东大学
艰苦发展
1958年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
1970年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山东大学一分为三:政治、中文、外文、历史四系南迁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并,时称为山东大学;生物学系迁奉泰安,并入山东农学院;校部机关和数学、物理、电子、化学、光学(新建)五系留在济南,成立山东科学技术大学。
1974年初,山东大学恢复原建制,山东科学技术大学即行撤销。
跨越腾飞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实施后,山东大学成为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6月,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设立研究生院。7月,由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
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2020年1月,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 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12月2日,山东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揭牌成立 。
2022年2月,山东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7月14日,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中心校区举行;8月,加入全球中文学习联盟;9月24日,山东大学-科亚数字化心脏智能技术研发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23年2月20日,由山东大学等共同合作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3月25日,山东大学-飞桨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中心挂牌;10月13日,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山东大学-算能RISC-V研究院在中心校区揭牌成立。
2024年1月19日,山东大学-捷热科技高精尖领域智慧热管理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5月30日,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发展中心正式揭牌;8月14日,山东大学甘肃研究院在兰州高新区正式挂牌成立;8月,山东大学西藏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举行;8月30日,山东大学浪潮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大会在山东济南举办;10月10日,山东大学教育强国论坛暨教育高等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济南举行;10月26日,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12月7日,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滇中新区举行。
以上信息更新截至2024年12月,具体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