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艾灸穴位有哪些 功效及施灸方法介绍 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科技数码行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艾灸穴位有哪些?不少常见疾病都可以通过艾灸来治疗,没病时艾灸也是极其重要的保健养生方法。艾灸穴位要找对,因为错误的施灸穴位会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甚至加重病情,另外,艾灸还有一些禁灸穴,这些身体部位是不能施灸的。恰当运用艾灸,可以增强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帮助我们远离亚健康。下面一起看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艾灸穴位与艾灸注意的知识吧!

常见的艾灸穴位

灸中脘穴:消除胃胀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6横指宽)处。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循经》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一般可着肤灸3~5壮。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命门穴:提高身体免疫力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后正中线上,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艾灸此穴可增加体重、提高抗寒能力、促进细胞DNA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施灸方法

此穴施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取坐或俯卧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此穴位,在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灸神阙穴:调气血和阴阳

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当脐正中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有温阳益气、补肾健脾之功。灸时用间接灸法,灸7~15壮。如将盐填脐心上,置艾炷灸之,有延年益寿之功。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合谷穴:镇静安神,调气镇痛

合谷穴

“合谷穴”,又称虎口,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四总穴之一。其位置具体来说:在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的凹陷处,左右手各有一穴。取穴时,将一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缘,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也可以自然半握拳,在第2掌骨中点处取穴,轻压有微痛感。合谷穴可以宣通气血、扶正祛邪,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现代研究也表明刺激合谷穴对血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经常艾灸合谷穴可以用来预防疾病。

施灸方法

采用温和灸,手执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

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膏肓穴:强身健骨

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4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采取坐姿,先在颈背部找到突起最高的大椎,由此向下数到第4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再向左右两侧旁开4横指宽处就是膏肓穴。常灸膏肓穴,有强壮筋骨的作用。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涌泉穴:固本培元,延年益寿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左右足底各有一穴。此穴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强心,有益寿延年之功。一般可着肤灸3~7壮。

施灸方法

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灸足三里穴:滋补身体胜吃老母鸡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古称“长寿穴”,是足阳明胃经腧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足三里是全身的强壮要穴、急救要穴和肚腹疾病的常用穴。凡脾胃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亏损所致的脏腑、肢体虚证均可取本穴。灸足三里,可用于各种体质、年龄、性别的人群保健。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足三里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功能,对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呼吸和消化系统均有良性调整作用。

施灸方法

将艾条点燃之后,靠近足三里,使穴位局部感到温热舒适,艾条固定不动,以穴位红润潮湿为度。

施灸时间

每次10~20分钟,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无病之人,可每周灸1次,或每月的月初连续灸4~6天。在气候变化剧烈之时应增加施灸次数,夏季可适当减少次数。

灸“三阴交穴”:赶走妇科疾病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是肝经、脾经、肾经的交会穴。是治疗妇科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以及男子不育的要穴,是治疗消化系统疾患的常用穴,常用于治疗各种失眠症。可以治疗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等。

施灸方法

将艾条点燃后,靠近穴位,施予温和灸,使穴位局部感到潮热舒适。

施灸时间

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灸大椎穴:消退感冒发热

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腧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在项下背上正中,为手、足六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大椎穴为人体诸阳经交会之所,故能振奋全身阳气,鼓动、调节全身气血,对机体有强壮、补虚、培元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艾灸大椎穴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对于预防流感有良好的作用。

施灸方法

回旋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内关穴:宽胸理气

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手臂的内侧,在腕横纹上2寸,手臂内侧中间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心包经始于胸中,下行至横膈膜,所以有宽胸利膈的作用,因此在内关穴施灸可使气随经络治膈肌,有宽胸顺气的作用,还能够调节心律,并能够调节心情。

施灸方法

可自行施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为度。

施灸时间

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

灸太冲穴:防止血压升高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在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是肝经上的腧穴,对神经系统的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果经常艾灸此穴可防治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艾灸此穴还能够补足气血,以改善有气无力的症状。

施灸方法

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阳陵泉穴:调血通络,行气解郁

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是胆经上的合穴。阳陵泉又称为“筋会”,也就是说一切筋的毛病(如肩周炎、落枕、膝关节炎、腰扭伤等)都可以找阳陵泉来解决。阳陵泉降压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曾有人在刺激阳陵泉前后进行血压测量,发现刺激5分钟后血压有显著下降。所以高血压病人也可以常常刺激这个穴位。

施灸方法

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钟。

灸气海穴:调理冲任,益气补肾

气海穴

“气海穴”是膏之原穴,属任脉,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气海穴位于人体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部位,具有调经固经、益气助阳的作用。对气海穴施灸,可使人体经穴畅通,经气充溢,身心舒畅,还可促进胃肠蠕动,强化消化功能。

施灸方法

回旋灸。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7次为1个疗程。

灸肾俞穴:滋阴补肾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肾的背俞穴,为肾之气输注之处,内通于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精气出入的源泉。肾气充足则人的精力充沛,体质健康,生殖力强,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旺盛。艾灸肾俞能益肾固精,为治疗肾虚证的要穴,具有滋补肾阴、温壮肾阳、补虚培元、强身壮腰、延缓衰老之功,是强身健体的常用穴位。

施灸方法

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以感到局部皮肤温热、舒适为度,7次为1个疗程。

灸脾俞穴:促进营养吸收

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脾的背俞穴,是脾之气输注之处,内通于脾。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人体的营养物质吸收,都依赖于脾胃的运化输布,故为后天之本。艾灸脾俞能健运脾胃,加强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可补养气血、增强体质,对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施灸方法

采用回旋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以感到局部皮肤温热、舒适为度,7次为1个疗程。

灸身柱穴:调节气血,补虚培元

身柱穴

“身柱穴”是督脉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身柱穴即为全身支柱之意,接近肺脏,通于脑髓,能通阳理气,补益虚损,是重要的保健穴位。灸身柱穴能健脑宁神,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智力,宣通肺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

每周灸2~3次,每次灸20~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风门穴:宣通肺气,疏散风邪

风门穴

“风门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穴,所谓风邪之门户、出入之要道,主治一切风证,有宣通肺气,疏散风邪,调理气机的功效。《经穴命名浅解》说:“出入之处为门。穴属膀胱,膀胱主一身之表。该穴为风邪入侵的门户,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咳嗽顶痛,鼻流清涕,因名风门。”《玉龙歌》说:“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深。”均强调风门穴可疏风解表,宣通肺气,既能治疗又能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艾灸风门穴,对预防感冒、肺结核、脑中风有显著效果。

施灸方法

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

艾灸的注意事项

1、注意顺序

艾灸治疗体寒的穴位多且分散、复杂,所以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这样的顺序对于经络的顺畅有很重要的作用。

2、注意艾灸时间

必须注意施灸时间,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空腹施灸恐人体担不住,饭后施灸则会影响艾灸的效果。

3、注意思想集中

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4、注意找准穴位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5、初次施灸要把控量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无烟艾条是什么 无烟艾条碳化了还有药效吗
无烟艾条是现在美容院、养生馆常用的一种艾条,无烟艾条经过碳化处理,在燃烧时烟雾很少或几乎没有,适合对烟敏感不喜欢烟雾的人群艾灸使用。无烟艾条...
艾条 艾灸
703 1
春季艾灸什么穴位好?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时入三月,春雨连绵,空气中挥之不去的缠绵湿意,不仅衣服晾不干,脸上油腻腻,就连身体也变得滞重酸痛,容易出现各种不适“湿症”。在这个潮湿的季节...
艾绒的作用与制作方法 艾绒和艾条有区别吗
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艾叶加工成艾绒,艾绒卷成条使用称艾条。艾绒和艾条都是对穴位加温刺激。中医主要用艾绒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的症状,常服一段...
艾灸 中医
2728 65
艾灸有什么副作用 艾灸的排病反应有哪些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但很多朋友,在接触一段时间的艾灸后,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的反应,如:浑身发冷,出冷汗,冒臭气,吐痰...
艾灸祛湿效果好不好 祛湿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艾灸,中医传统理疗方法之一,属外治法范畴,适用于寒证疾病的治疗,若要用其祛湿,也偏于适合寒湿证。那么艾灸祛湿效果好不好?祛湿艾灸哪个部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