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发展阶段 宝宝同情心培养方法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爱宝育儿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这样的孩子,别人需要帮助时,他只会在一旁冷漠的看着,不会轻易因为什么事动容伤心,那么这样的孩子有同情心吗?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过于冷漠,那么下面的方法不妨试试。

什么是同情心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产生共鸣及对其行为的关心、支持、援助的情感;是“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的一种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同情心是人道主义的核心,也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这种情感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情心发展阶段

1、零到一岁

在孩子0到1岁的时候,他们是会感同身受的。因为在婴儿0岁开始,一岁之前,就能对其他人做出情绪反应。

当他们看到亲人开心时,他们也会随之开心;当他们看到父母难过时,他们也会随之难过。他们好似把大人的情绪当成了自己的情绪,又或许是通过自己的反应表达对父母的“安抚。”

如果两个婴儿在一起时,一个婴儿哭,别一个婴儿看到了也会跟着哭泣,这样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全球同情心”。

双胞胎的家长特别有体会,有些家长以为是双胞胎的心灵感应,事实上更多的可能是孩子同情心的萌芽。

2、一到三岁

当宝宝1岁以后,宝宝会慢慢的真正建立起同情心。他们开始学会观察身边人的行为、言语,也开始慢慢的辨别他人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这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了初步理解他人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会通过别人展现在脸部的快乐、难过、伤心等等情绪,做出自己的情绪判断。比如,当他们看到跟自己一样大的孩子哭泣时,他们会伸出小手拍拍哭泣的宝宝,或者是将自己的玩具借给哭泣的宝宝玩。又比如是,当妈妈跟爸爸吵架的时候,委屈掉眼泪时,宝宝这时会用自己小小的手掌给妈妈擦眼泪。由此可见,一岁以后的孩子是能完全具备同情心的,尤其是对自己亲近的人。

3、三到六岁

高级的情感就有包括同情心这一项,有时候同情心的产生和发展是依赖于认知的,以及转化为行为。

3岁以后的宝宝,会开始有推理能力,他们也开始用推理方式来理解他人的行为、情感,而不再是以表面情绪做出判断。从而,宝宝这时候所表现的同情心不再是盲目的了,他们更多会把自己的同情心用在正确的时间和对象上。

这阶段的宝宝的同情心是具有情境性的,他们依赖于自己眼前的情境、以及成年人给予他们的情境。当他们视野更开阔,经验更丰富的时候,他们对其他人的同情心会越来越准确。

宝宝同情心培养方法

1、营造一个爱的环境

很多孩子在一岁以后是能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的,但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能更好的培养孩子同情心。当爸爸妈妈在孩子伤心难过时,陪在他身边,跟孩子谈心,和他一起学习,那么我想这个孩子,能有更多的感同身受,并用自己的方式同情理解别人。

特别是孩子哭的时候不要粗暴的打断,而是了解孩子哭的原因,饿了给吃的,尿了给换尿不湿,不舒服了抱一抱,让孩子内心充满爱,有爱的孩子才能有多余的爱分给别人,才会有同情心。

2、鼓励支持

同情心是一个好的萌芽。当父母看到孩子有同情他人的行为时,要给出相应的鼓励和肯定,让他知道这样做是正确的。

比如孩子看到别人孩子哭的时候去安慰时,家长要表扬孩子的这样行为,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这样的行为为是一件好事,是值得嘉奖的。

3、避免暴力

在孩子小的时候,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甚至是播放暴力片,这些都会让孩子养成冷漠、刚硬的心理。作为父母,要带领孩子看一些乐观、积极的故事、电视剧等等。

注意:同情心要有,但一定不要泛滥。保持同情心,也是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向往。有同情心的孩子出到社会就是善良的女孩,暖男,长大这种同情心也会用到对父母的回报上面,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

4、让孩子做小动物的“爱心大使”

孩子天生就和小动物有一种亲密感,所以,我们不妨在家建立一个动物饲养角,饲养一些容易存活的小动物,比如小乌龟、金鱼、泥鳅、蚕宝宝等等。让孩子天天给小动物喂食,并做好观察日记。一旦小动物有异常现象,孩子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网上查资料、自己查书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

5、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例如,当一个孩子受到批评,而你的孩子却在嘲笑他时,你不妨问你的孩子,“请你想一想,如果正在受批评的人是你,而且其他的人都在嘲笑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让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经常体验别人的感受,就能帮助你的孩子学会敏锐地觉察他人的内心感受,产生同情之心就不难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儿童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
教育的第一使命,绝不再是只讲究功成名就,而是培养心理健康、能适应变化的孩子。当孩子年幼还不具备自我认知体系时,家长才是第一引路人,所以关注心理健康需要从儿童做起。那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上是什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隔代养育的利弊 隔代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承受太多压力的父母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据老龄科研中心对中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这种隔代养育到底好不好?隔代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如何消除隔代抚养矛盾?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婴幼童 早教
1942 18
勇敢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 宝宝勇敢的表现
宝宝勇敢的表现有哪些?宝宝勇敢是可以通过一些表现发现,家长给机会让孩子经历一些小小的“风雨”。这里所说的“风雨”可以是出来玩耍上走一条稍微崎岖的小道,让孩子去战胜困难。一些体育运动很能让孩子勇敢起来,比如溜冰、游泳、爬山、过独木桥等等,要敢于让孩子去“闯”,既锻炼了身体,又锤炼了品格。
【心理护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心理健康
如何培养孩子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是孩子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那是因为处于生长期的孩子内容还是脆弱的,家长们许多耐心的进行引导教育,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能使孩子快乐健康成长,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以下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该如何进行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吧。
宝宝闹情绪如何安抚 宝宝闹情绪大哭怎么办
平日里可爱听话的宝宝,突然开始耍小脾气了,不高兴的时候会摔玩具、闹情绪。其实这些表现都说明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当宝宝的一些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他就会出现耍小脾气的情况。遇到宝宝发脾气,爸爸妈妈一定要学会安抚的技巧,及时排解宝宝心理、性格、情感发育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