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
  • 遗产项目编号: Ⅳ-89
  • 申报地区: 河北省 ,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相关项目

1、傩戏(武安傩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武安市
(3)保护单位:武安市文化馆
2、傩戏(任庄扇鼓傩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曲沃县
(3)保护单位:曲沃县人民文化馆
3、傩戏(池州傩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池州市
(3)保护单位:池州市文化馆
4、傩戏(万载开口傩),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万载县
(3)保护单位:万载县文化馆
5、傩戏(德安潘公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德安县
(3)保护单位:江西省德安县文化馆
6、傩戏(鹤峰傩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鹤峰县
(3)保护单位:鹤峰县文化馆(鹤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7、傩戏(恩施傩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恩施市
(3)保护单位:恩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
8、傩戏(侗族傩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新晃侗族自治县文化馆
9、傩戏(沅陵辰州傩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沅陵县
(3)保护单位:沅陵县文化馆
10、傩戏(梅山傩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冷水江市
(3)保护单位:冷水江市文化馆
11、傩戏(临武傩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临武县
(3)保护单位:湖南省临武傩戏剧团
12、傩戏(德江傩堂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德江县
(3)保护单位:德江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3、傩戏(仡佬族傩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心
14、傩戏(荔波布依族傩戏),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荔波县
(3)保护单位:荔波县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15、傩戏(庆坛),编号:Ⅳ-89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金沙县
(3)保护单位:金沙县文化馆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

傩戏的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剧本唱多白少,善于通过大段叙事性唱词交待事件,展开矛盾,塑造形象。演唱用本地方言,唱腔除第一类剧目用端公调外,其他均唱本地群众熟悉的戏曲腔调。除湖南沅陵等少数地区用唢呐在句尾伴奏外,多数傩戏只使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傩戏的脚色行当分生、旦、净、丑,多数戴面具表演。面具用樟木、丁香木、白杨木等不易开裂的木头雕刻、彩绘而成,按造型可分为整脸和半脸两种,整脸刻绘出人物戴的帽子和整个脸部,半脸则仅刻鼻子以上,没有嘴和下巴。人物按身菘煞治?某肌⑽浣?⒗衔獭⑸俑尽⑸裣傻取1硌莸幕?静椒ㄊ悄薪亲哒?健㈩覆剑??亲咚椴健⒃撇健S捎谫邢肥谴髯琶婢弑硌荩?识?鞣?却螅?绺窆牌哟轴睢?

由于历史背景和所接受的艺术影响不同,傩戏分为傩堂戏、地戏、阳戏三种。地戏是由明初“调北征南”留守在云南、贵州屯田戍边将士的后裔屯堡人为祭祀祖先而演出的一种傩戏,没有民间生活戏和才子佳人戏,所演都是反映历史故事的武打戏。而阳戏则恰恰相反,它是端公法师在作完法事后演给活人看的,故以演出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为主,所唱腔调亦多吸收自花鼓、花灯等民间小戏。

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各地的傩戏主要流传于乡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活动不断丰富,愿意观看傩戏演出的人日益减少,傩戏传承困难。

傩戏•武安傩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武安市

武安市地处河北省南部,东距邯郸市30华里。武安傩戏历史久远。从武安傩戏的规模、阵容和角色来看,有宋代宫廷大傩的遗风。武安傩戏内容丰富,娱神娱人节目多样,有队戏、赛戏、竹马等。傩戏面具角色原始古朴。

固义村傩戏是集祭祀、队戏、赛戏和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于一起的民间传统文化复合体。演出活动既有对人们进行孝道等伦理道德教化的作用,又表现了农耕社会的人们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社会安宁的美好愿望。

武安傩戏的存在为研究中国仪式戏剧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实证资料,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武安傩戏演出中的特殊角色——掌竹,是我国宋金杂剧引戏人“竹竿子”在当今的遗存。武安傩戏完整地再现了中国仪式戏剧发展衍变中的四种形态。

傩戏•池州傩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池州市

池州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它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祭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

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等表现形式。整台“正戏”,饰演既有戏剧情节、表演程式,又有脚色行当和舞台砌末等戏曲特征的“本戏”。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宗族师承,世代沿袭,每年例行“春祭”和“秋祭”,“春祭”即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至十五择日进行,“秋祭”即农历八月十五进行,平时不演出。

池州傩戏汇蓄和沉淀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诸多文化信息,涉及多种学科、多个领域,内涵十分丰富,隐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和极高的文化人类学、戏剧学、宗教学、美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学术研究价值,仍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民俗仪式,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象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

傩戏•侗族傩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

“咚咚推”流行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因演出时在“咚咚”(鼓声)、“推”(一种中间有凸出的小锣声)的锣鼓声中跳跃进行,“咚咚推”由此而得名。

“咚咚推”起源难以查考,天井寨最早的居民为龙姓侗族人,明永乐十七年(1419)从本省靖州迁来。龙姓人说:“‘咚咚推'头在靖州,尾在天井。”依此推论,这种傩戏,很有可能是明代由靖州传来的。

天井寨旧时有盘古庙、飞山庙各一座,春节期间每庙一年,轮流祭祀,祭祀时必演“咚咚推”。每逢天灾或瘟疫时,也要演唱“咚咚推”。“咚咚推”有简单情节的舞蹈,一部分是具有戏剧雏形的傩戏。所有的演唱全部用侗语。它的剧目有反映本民族生活的《跳土地》、《癞子偷牛》、《老汉推车》等;也有《关公捉貂蝉》、《古城会》等以关公为主角的三国戏。“咚咚推”的音乐多由当地山歌、民歌发展而成,常用的曲调有【溜溜腔】、【石垠腔】、【吟诵腔】、【垒歌】等。“咚咚推”演唱时所有角色全戴面具。常用的面具称为“交目”,共有36个。

“咚咚推”的表演在舞蹈中进行,演员的双脚一直是合着“锣鼓点”,踩着三角形,不停地跳动。老艺人介绍,这种踩三角形的舞蹈,是根据牛的身体而来,牛的头和两只前脚是一个三角形,牛的尾巴和两只后脚又是一个三角形。是侗族的农耕文化孕育了“咚咚推”。

1949年,“咚咚推”所有的面具失散。此后,演唱时或以临时做的纸面具,或以涂面化妆代替。1992年,当地群众重做面具,恢复了“咚咚推”的本来面目。近年来,“咚咚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先后有日、韩等专家对其进行过多次考察,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傩戏•沅陵辰州傩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沅陵县

傩文化在五溪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舞以乐诸神。”五溪文化中的这种古俗,至今在沅陵,特别是七甲坪乡犹存。

沅陵“辰州傩”(又称土家傩),见诸史籍者甚多: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沅陵县志》记载:“辰俗巫作神戏,搬演孟姜女故事。以酬金多寡为全部半部之分,全者演至数日,荒诞不经,里中习以为常。”清乾隆十年(1745)的《永顺县志》也记载有辰州傩戏的影响:“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师巫唱演傩戏。……至晚,演傩戏。敲锣击鼓,人各纸面一:有女装者,曰孟姜女;男扮者,曰范七郎。”

现存于沅陵县七甲坪镇的辰州傩的主要传人仅17人,辰州傩渊于荆楚,辐射于巴蜀吴越秦等地,曾一度影响中原。

傩戏按其内容形式有傩堂正戏、小戏、大本戏之分,正戏是法师请神演变而成,表演剧情简单,小戏已具小型戏曲特征,大戏的戏曲化程度较高,主要剧目有:《孟姜女》、《龙王女》、《七仙女》、《鲍三娘》等,傩技为绝技杂技表演,主要有上刀梯、过火槽、踩犁头等。

辰州傩不仅是戏剧的活化石,更重要的是它涵盖了政治、历史、民族、宗教、考古、文学、艺术等方面,是这些方面学术研究难得的研究文本。

傩戏•德江傩堂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德江县

德江县地处贵州东北部,古为南蛮之地,战国时代属巴、楚,元代以后设水特姜长官司、水德江长官司,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改置安化县,属思南府附郭。清光绪八年(1882),安化县治所迁移于大堡,即今德江县城。民国二年(1913),安化县改名为德江县。

德江自古为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使德江傩堂戏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保存十分原始和完整,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德江傩堂戏又称傩戏和傩坛戏,土家人叫“杠神”。它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宗教祭祀戏剧,也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活动。它源于古时的傩仪,是古傩的一种。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的礼仪祀典。

傩戏是傩堂戏的主体部份,有正戏和插戏之分,共有八十多支,其中正戏16支。除傩戏之外,一般还要进行傩技(土家人称绝活)表演,项目由主家与坛班约定。在举行傩事活动前,土家族老师都要精心布置一个傩坛(傩堂),所以傩堂戏又称傩坛戏。傩坛布置精致,集编扎、剪纸、染印、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为一体。

德江傩堂戏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戏剧学等多学科学术研究价值;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107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著名传统戏剧剧种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传统戏剧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比较流行的著名剧种有五十多种。那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粤剧、皮影戏、木偶戏、藏戏,其中京剧、昆曲、粤剧、皮影戏、木偶戏、藏戏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贵州省有哪些旅游景区 贵州旅游景点大全 贵州旅游地图
贵州被誉为天然大公园,而且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贵州拥有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等著名的旅游景点,再加上奇特的山水风光、浓厚的民族风情、古朴多彩的文物古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宾朋。贵州哪里好玩?贵州不得不去的景点有哪些?本文整理的这份贵州旅游景点大全将帮你解决到贵州要去哪里玩的问题。
【贵州美食攻略】十大黔菜 小吃 特产 美食街 老字号美食大盘点
贵州美食以“酸辣”、“香辣”著称,不但辣香醇厚、味美可口,而且色泽艳丽、造型优美。不管是黔菜中的糟辣脆皮鱼,宫保鸡丁,泡椒板筋还是贵州小吃中的软哨面、红油米皮、丝娃娃、肠旺面等都离不开辣酸这些味道。下面本文MAIGOO小编整理了贵州十大名菜、贵州小吃、贵州特产、贵州老字号美食和贵州吃货必逛美食街,让您能轻易找到最吸引您的那道美食。
贵州十大品牌 贵州百强企业 贵州上市公司 贵州名企 【贵州品牌】
贵州省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省聚焦白酒、烟草和医药等三大产业,全省生产总值已超越2万亿元,同比增长指数高,增速排名全国前列。贵州省正大力实施品牌强省发展战略,推动包括城市品牌在内的各项品牌建设,茅台、老干妈、益佰制药、神奇制药等贵州品牌享誉国内外。
贵州传统文化大盘点 与你看吊脚楼 听黔剧 走风雨桥
贵州这片土地上特有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形成,显示了在复杂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以其“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形成了它多样化格局和灿若云锦般的辉煌。那么贵州如今还有哪些传统文化呢?贵州的风俗习惯又有哪些呢?本文Maigoo编辑为大家盘点了贵州的嫁娶文化、贵州的传统节日习俗、贵州的饮食文化以及贵州的传统戏剧黔剧文化以及贵州的水东文化等,和你一起走进一个不一样的贵州文化之旅。
贵州名人排行榜 贵州十大著名人物 贵州知名人物有哪些
贵州,有着喀斯特地貌的奇秀风光和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独特的地域环境孕育了别样的人文风情,自古不乏杰出人才。贵州的知名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留下了鲜明印记,他们的努力不仅丰富了黔贵大地的文化内涵,更为地方发展与国家进步注入了持续动力。以下是 maigoo 编辑精心整理的贵州名人排行榜,为你细数贵州著名人物有哪些。
贵州十大之最 贵州著名的世界之最_中国之最_贵州之最盘点
贵州省多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因此孕育了很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不少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想知道贵州景色有多美吗?本文盘点了贵州十大之最,依次有中国天眼、北盘江第一桥、仰阿莎雕像、草塘大戏楼、平坝农场樱花园、高屯天生桥、西江千户苗寨、梅花山索道、黄果树瀑布、肇兴侗寨等,下面一起随MAIGOO小编去看看具体内容吧。
贵州十大公共设施 贵州著名的公共交通_文化_绿化设施等基础设施盘点
贵州省拥有多项著名公共设施,显著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连接国内外多个城市。贵州科学馆通过互动展览普及科学知识,深受公众喜爱。贵阳市的甲秀楼不仅是标志性历史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此外,贵阳北站作为大型铁路交通枢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下面本文的maigoo编辑整理了贵州省十大公共设施,如贵州省十大图书馆,贵州十大地标建筑,贵州十大机场,贵州十大高桥等。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浏览下文吧!
贵州十大企业排行榜 贵州省有哪些大型企业
贵州省有哪些大型企业?贵州的上市公司有哪些?下面买购小编为大家盘点贵州十大企业排名榜,上榜的有茅台、贵阳能源集团、贵州磷化集团、贵州交建、贵阳产控集团、中伟股份、贵州建工集团、贵州现代物流等知名企业,一起来了解下吧。
贵州什么烟最畅销 贵烟最好抽的十款烟 10大贵州名烟盘点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烟草产区之一,其烟草产业历史悠久,那么在众多贵州烟中,贵州省什么烟最好最有名?主要是贵烟和黄果树两个品牌,下面为大家介绍贵烟跨越、国酒香50、国酒香30、盛世、行者、福、新贵等比较受欢迎的产品,以及黄果树香烟、遵义香烟、长征香烟等。以下,请看MAIGOO小编带来的贵烟最好抽的十款烟排行,了解更多有名的贵州香烟及相关情况。
贵州省十大特产 贵州有哪些特产值得带 贵州著名特产排行榜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著名的山地资源大省,再加上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物产丰富,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土特产,那么贵州有哪些特产出名呢?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贵州省十大特产及排行榜,包括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的茅台酒、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特产调味品老干妈、中国三大火腿之一的盘县火腿、特产水果罗甸火龙果、传统手工工艺品特产安顺蜡染、农产品特产从江香猪、糕点类特产镇宁波波糖、水产特产播州乌江鱼、特产茶叶湄潭翠芽、特产名酒董酒等,一起来看看贵州值得带走的特产手信吧。
贵州十大红色旅游景点 贵州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贵州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贵州,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有峥嵘岁月留下的红色记忆,尤其是有关长征的红色景区较多,那么,贵州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呢?Maigoo网小编为你整理了贵州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包含了遵义会议会址景区、娄山关景区、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黎平会议会址、晴隆二十四道、王若飞故居等贵州著名红色旅游景区,其中,遵义会议会址景区被评为国家4A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贵州红色旅游好地方,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国家级5A景区名单 贵州省5a景区有哪些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被列入国家5A级的景区就有贵阳市花溪青岩古镇景区、梵净山旅游景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龙宫风景名胜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等,其中梵净山还是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下面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了贵州所有的5A级景区,告诉你贵州都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贵州十大名茶排行榜 贵州有哪些茶叶 贵州产什么茶
贵州是有名的产茶大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宜的气候,使其成为国内绿茶主要产区。贵州出产的茶叶,最有名的是数次获得“中国十大名茶”称号的都匀毛尖。此外,贵州特产茶叶还有梵净山翠峰茶、湄潭翠芽、遵义红茶、凤冈锌硒茶等。以下,请查看MAIGOO贵州十大名茶排行榜,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贵州十大最美高桥排行榜 贵州最高的桥梁是哪一座
贵州最高的10座桥梁有哪些?贵州最高的桥梁,为原称尼珠河大桥或北盘江大桥的北盘江第一桥,高度为565.4米;贵州第二高楼为关兴公路北盘江大桥,高度为486米;贵黔高速鸭池河大桥以434米的高度,排在第三位……以下MAIGOO编辑就为大家盘点贵州十大高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贵州十大著名景点排行榜 贵州著名景区有哪些 贵州十大旅游胜地
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贵州这里不仅有众多的山脉,形态类型齐全的喀斯特,而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还是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本文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贵州旅游十大景点排名,一起来看看吧。
十大最出名的贵州特产酒 贵州十大名酒最新排名
贵州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这里多出佳酿,是我国最重要的酿酒基地之一,素有“酒乡”之美誉。那么,贵州十大名酒有哪些?除了以茅台、董酒等为代表的的白酒,还有黄酒、果酒和配制酒也名酒迭出,下面是MAIGOO网编整理的贵州十大名酒,包括了贵州习酒、悠蜜、国台、珍酒、金沙回沙酒、鸭溪窖酒、苗家水花酒、白金酒等。一起来看看贵州最有名的酒及相关内容吧。
贵州十大名菜 贵州最出名的黔菜有哪些 贵州经典名菜你吃过几道?
贵州菜又称黔菜,以酸辣为主,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到过贵州的朋友,想必都吃过贵州最出名的菜“酸汤鱼”,贵州酸汤鱼可谓风靡全国,闻名遐迩,而且分为苗族酸汤鱼、侗族酸汤鱼等等,其中以凯里酸汤鱼最为经典。那么,贵州有什么特色菜?贵州名菜还有哪些?本文就为你整理了贵州十大名菜,分别是酸汤鱼、贵州宫保鸡丁、贵州辣子鸡、贵州盗汗鸡、贵州八宝甲鱼等等贵州代表菜,这10款贵州特色菜一定要尝尝哦!
贵州九大城市排行榜 贵州省各城市排名 贵州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
贵州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同时也是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此外贵州多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旅游业方面也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本文盘点了贵州九大城市,依次是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六盘水市、铜仁市、安顺市、黔西南州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贵州省各大城市的详细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