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书画毡制作技艺是中国几千年传承的民间毛毡制造技术上,加工创造创新演变而来。据《周礼》、《说文解字》等记载,周官拿皮供为毡。到汉代,制毡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曾讲到“胡地毡为帐”。东汉蔡文姬所作《胡笳十八拍》词曲中有“毡裘为裳兮”之句。制毡技术传入中原后,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作帐篷的毡称为“帐毡”,铺在床上的称为“张毡”,细而柔软作服装的谓之“掌毡”,饰以美丽花纹的薄毡叫“华毡”,《文志》记载羌族姑娘用它来做节日盛装。
毛毡作为书法绘画使用,起源于上谷郡,古代书画家早先以垫板、毛、麻制品托底书法和绘画创作,定兴书画毡以多种羊毛为原料,制造的毛毡制品具有吸水保墨之功效,非常适合书画创作,与我国传统工艺的宣纸配合,相得益彰。
定兴书画毡制作技艺,先是目测手称方法称重,接下来准备烫毛的大铁锅煮开水,之前要先梳理好使用的毛,用藤条竹片等制成手掌状的拍打工具,固定平板,将羊毛拍打疏松匀称,将毛平铺在竹排上,把羊毛和竹帘卷在一起,两个人面对面地踩踏卷有羊毛的竹帘,成为毛毡稚型,之后平放在宽藤条水洗帘上,不停地浇开水,脚踏水洗毡,让干燥的毛湿透软化,平铺在自制竹排上,卷起用绳子扎紧,把卷毛的竹排再反复浇开水,用脚踹洗,让粗毛彻底的软化和湿透,趁热放在木板架子上,两人不停地来回用力推擀,把卷在竹排里的毛毡压实压平,多次卷起整理,直到羊毛穿插密度加大,自然晾干,就制成了最原始的书画毡。
原始制毡工具有弹弓、竹帘、柳条等。基本工序有拣毛、弹毛、成形、手擀、水洗、搓边、整角等。
书画毡创作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书画毡又称“文房第五宝”,以优质纯羊毛为原料,毡面平整均匀,可衬托宣纸,吸水托墨,羊毛可吸烘水分,是文房必需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