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与麸炒苍术一样吗 苍术跟苍耳子区别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吃吃 上传提供 2024-03-06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作为中药材,苍术是一味化湿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那么,苍术与麸炒苍术有什么区别吗?其实,麸炒苍术是苍术炮制的一种方式,两者有共同性但不完全相同。除了上面说到的,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如苍术和苍耳子是一样的东西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苍术与麸炒苍术一样吗

麸炒苍术是苍术炮制的一种方式。

生苍术具有健脾散寒的功效,对于肝火旺、食欲不振的人来说,生苍术具有温性,有明目的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的疗效。

麸炒苍术具有祛风燥湿的功效,对风湿性感冒、头晕头痛有较好疗效。

苍术跟苍耳子区别


苍术和苍耳子在来源、性味、功效和主治病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外形:苍耳子是带有钩刺的椭圆形果实,而苍术则是棕褐色边缘凹凸不平的片状木片类物质。

2、来源:苍耳子是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而苍术则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3、性味:苍耳子性温,味辛、苦。而苍术则具有辛、苦的性味,性质温。

4、功效:苍耳子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的效果,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渊、风疹瘙痒等病症。而苍术则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导致的便溏、食欲不振等疾病,也适用于治疗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等症状。

苍术的功效与作用

1、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适用于脘腹胀满、呕吐泄泻、口淡乏味等。

2、苍术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对于风寒湿痹、足膝肿痛、关节酸痛无力有改善效果。

3、苍术还具有明目的功效,适用于夜盲、眼目昏涩的人群。

(注意: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国内中药学专业十大名校 中国中药学专业大学排行榜
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国中药学专业哪所学校好呢?下面本文Maigoo小编整理了国内中药学专业十大名校,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一起去看看详细内容吧!
大学 专业 ★★★
1.3w+ 113
苍术价格多少钱一斤 中药苍术加工方法有哪些
中药苍术饮片为不规则的厚片,边缘不整齐,周边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的油点,以及析出白毛状结晶。经过加工后的苍术可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雀目夜盲等。那么中药苍术怎么加工?苍术多少钱一斤?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苍术价格和苍术炮制方法。
滋补药材有哪些?补气补血补阴等特色名药补品大全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着盛产某种东西的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传统滋补品、特色名药也是其中一类。无论你是初生牛犊的20岁,还是自我感觉良好的30岁,或者是需要可持续发展的40岁,每个年龄阶段都需要滋补,来强壮身体。不同的滋补品对人身体所需有着不同的营养价值。本文小编带大家去了解传统山珍滋补品有哪些。
滋补养生 医药药物OTC ★★★
6.2w+ 309
苍术跟关苍术一样吗 苍术和炒苍术的区别
关苍术与苍术都属于苍术科植物,两者在形态、性状和功效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很容易被人们搞混,但其实它们并不完全相同,在性味、归经、功效以及临床应用上还存在一些差异。除了以上说到的,还有人好奇苍术和炒苍术有什么不一样?苍术和炒苍术的区别集中在功效、作用和炮制方法上。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苍术 中药
436 1
苍术与麸炒苍术一样吗 苍术跟苍耳子区别
作为中药材,苍术是一味化湿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那么,苍术与麸炒苍术有什么区别吗?其实,麸炒苍术是苍术炮制的一种方式,两者有共同性但不完全相同。除了上面说到的,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如苍术和苍耳子是一样的东西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苍术 中药
3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