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气候特点 惊蛰三候是指什么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长河纵览 上传提供 ★★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那么惊蛰是什么意思呢?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下面一起来看看惊蛰含义、惊蛰的气候特点、惊蛰三候寓指什么吧!

一、24节气惊蛰是什么意思?

在公历每年35日或3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蛰虫惊而出走,所以将这一节气命名为“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古人诗词中描述惊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二、惊蛰三候是指什么?

古时候人们是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满园的桃花已经盛开了,朵朵娇艳。二候仓庚鸣:春天来了,黄鹂早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开始鸣叫了。三候鹰化为鸠:“鸠”在古时候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了秋天时,鸠再化为鹰,飞到天空中。

三、惊蛰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是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

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惊蛰如何疏肝排毒效果好 惊蛰如何养肝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中医取类比象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因此,肝应春时,此时阳气升发,所以惊蛰时节正是“护肝”、“养阳”的好时节。那么惊蛰如何疏肝排毒效果好?此时可以吃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也要安排好健康的作息。
惊蛰打小人是什么意思 惊蛰如何打小人
惊蛰打小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旨在通过象征性的行为来消除小人或不利因素的影响,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惊蛰打小人咒语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活动,通常会在惊蛰这一天进行。这个习俗源于古代人们对于蛇虫鼠蚁的驱赶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在念咒语时,人们会手持木拖鞋拍打纸公仔,口中念念有词,表达了对不顺心事情的宣泄和对未来好运的祈愿。
惊蛰为啥吃梨 惊蛰吃梨有哪些吃法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之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气,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和特色美食,有不少地方就有吃梨的习俗,那么惊蛰为什么要吃梨?有虫害远离、创业成功的美好寓意,惊蛰天气比较干燥,吃梨还有利于身体健康。惊蛰天吃梨子,除了直接食用,还可以做冰糖炖雪梨、红酒雪梨和百香果雪梨酱等,一起和小编了解一下吧。
惊蛰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气候特点 惊蛰三候是指什么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那么惊蛰是什么意思呢?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下面一起来看看惊蛰含义、惊蛰的气候特点、惊蛰三候寓指什么吧!
惊蛰 春季
518 30
惊蛰节气吃什么水果比较养生 惊蛰吃水果需注意哪些健康常识
惊蛰节气是每年的3月初,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气候时燥时潮,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人们需要防范春燥所引发的身体不适,除了多喝水以外,多吃些当令的新鲜水果,也能帮助人体及时补充水分。那么,惊蛰节气吃什么水果比较养生?闽南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性寒味甘,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特别适合这时候食用。下面一起来看看惊蛰节气适合吃的四种水果以及吃水果的注意事项吧!
惊蛰 水果
569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