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非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曲艺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导语 / INTRODUCTION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有几百种传统曲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曲艺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曲艺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曲艺名单,包括苏州评弹、山东大鼓、陕北说书、扬州清曲、凤阳花鼓、四川评书等。
国家级非遗传统曲艺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隶属 遗产项目编号
龙头琴弹唱 甘肃省 Ⅴ-145
陕西快板 陕西省 Ⅴ-144
古尔鲁 西藏自治区 Ⅴ-143
大本曲 云南省 Ⅴ-142
旭早 贵州省 Ⅴ-141
嘎百福 贵州省 Ⅴ-140
末伦 广西壮族自治区 Ⅴ-139
竹板歌 广东省 Ⅴ-138
天门渔鼓 湖北省 Ⅴ-137
陕州锣鼓书 河南省 Ⅴ-136
江西莲花落 江西省 Ⅴ-135
都昌鼓书 江西省 Ⅴ-134
南昌清音 江西省 Ⅴ-133
三跳(湖州三跳) 浙江省 Ⅴ-132
苏北大鼓 江苏省 Ⅴ-131
陵川钢板书 山西省 Ⅴ-130
屯留道情 山西省 Ⅴ-129
蔡家洼五音大鼓 北京市 Ⅴ-128
盘索里 辽宁省,吉林省 Ⅴ-102
四川竹琴 重庆市,四川省 Ⅴ-76
独脚戏 上海市,浙江省 Ⅴ-68
三弦书 山西省,河南省 Ⅴ-64
北京评书 北京市,辽宁省 Ⅴ-57
京韵大鼓 北京市,天津市 Ⅴ-48
相声 北京市,天津市 Ⅴ-47
乌力格尔 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Ⅴ-40
东北二人转 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Ⅴ-35
东北大鼓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Ⅴ-6
托勒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 Ⅴ-127
宁夏小曲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Ⅴ-126
桂林渔鼓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Ⅴ-125
湖南渔鼓 湖南省 Ⅴ-124
跳三鼓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 Ⅴ-123
山东花鼓 山东省菏泽市 Ⅴ-122
永新小鼓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 Ⅴ-121
客家古文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 Ⅴ-120
丽水鼓词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 Ⅴ-119
浦东宣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 Ⅴ-118
弹唱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 Ⅴ-117
梅花大鼓 天津市 Ⅴ-116
数来宝 北京市东城区 Ⅴ-115
端鼓腔 山东省 Ⅴ-114
河州平弦 甘肃省 Ⅴ-113
南音说唱 澳门特别行政区 Ⅴ-112
洛南静板书 陕西省 Ⅴ-111
四川评书 重庆市 Ⅴ-110
木鱼歌 广东省 Ⅴ-109
粤曲 广东省 Ⅴ-108
祁阳小调 湖南省 Ⅴ-107
三棒鼓 湖北省 Ⅴ-106
国家级非遗传统曲艺介绍(部分)
弹唱艺术最早起源自西藏的阿里地区,当时人们将今藏族同胞用于弹唱伴奏的龙头琴称之为“阿里琴”。后来二世嘉木样大师在西藏学习的时候,把阿里琴带到了拉卜楞寺,成为藏传佛教的主要伴奏乐器。从此龙头琴一直作为拉卜楞寺院中的佛教音乐形式被保存了下来。弹唱也成为藏传佛教寺院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音乐形式之一,广大的僧俗群众非常喜欢。但是在过去这一音乐形式一直未能在藏族群众中流传,仅仅作为藏传佛教寺院音乐。相传第四世嘉木样大师非常喜欢龙头琴弹唱,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词曲,而且将弹唱艺术传到了他的家乡。这项艺术才在安多藏区...逐渐开始了传播。 【展开全部】 【 详细>>】
陕西快板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并流行于关中地区的一种新型曲艺品种。陕西快板是在秦腔剧中的“数板”(也叫“数罗汉”)的基础上,吸收了山东快书、练子嘴、快板书的表演形式演变而成的。乐器使用了曲子坐唱中的“四页瓦”。一般由一人演出,也有双人或数人演出的。表演者手执竹板或四页瓦,边打边说,多用关中方言,以说为主,间以道白。唱词句式长短不一,既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 【 详细>>】
古尔鲁,道歌说唱,敦煌文献中就有布德贡杰时期的古尔鲁,证明当时在藏族社会中流行有"古尔鲁"这种说唱艺术。2021年5月24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申报的古尔鲁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详细>>】
白族大本曲是流传于中国境内的一种白族民间特有的说唱艺术,白族大本曲也叫“唱大本子曲”、“大本子”,有长篇故事含义,故唱大曲可以解释为唱长篇故事的曲子,在白族民间,经过数百年的演出发展,深深扎根于白族生活之中,在白族人民精神生活领域中起到很重要作用,寓教于娱乐之中是白族大本曲的艺术魅力。2021年5月24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申报的大本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详细>>】
《旭早》又叫水族双歌,水语称为“旭早”,其传承以社会性、松散型为特征,是水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说唱艺术,演唱于婚丧嫁娶、立房盖屋、节日宴会等场合。流传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双歌内容多是反映开天辟地和先民们艰苦创业的内容,一般是在婚丧、祭祀、节日场合唱的贺歌,大多没有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双歌是水族独特的一种歌谣形式,双歌分为两类:一是敬酒、祝贺、叙事的双歌;二是带有寓言性质,有说有唱,兼有简单表演的综合艺术型的双歌,简称为说唱结合双歌。水族祝酒类双歌,歌首有众人同唱的起歌唱和,歌尾有众人重复末句的陪衬...和帮腔,这种调动在场人员积极投入参与的方法,既起到烘托场面气氛的作用,又具有鼓励和祝贺的美好意愿。 【展开全部】 【 详细>>】
嘎百福,苗族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又称嘎别福或嘎福歌,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一种说唱文学,它在民间诗歌和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融合而成,演唱者时而叙述时而呤唱,其内容多是反映民事纠纷和社会现象方面的 嘎百福 真人真事。苗族曲种。流行于贵州省雷山、台江、剑河、丹寨、凯里和榕江一带。嘎百福以说为主,以唱为辅,说唱生动,富有风趣。说唱者善于运用比喻的艺术表现手法,讲求贴切,想象丰富。内容既有热情的歌颂,也有深刻的讽刺,表现了苗族人民爱憎分明的性格。 【 详细>>】
末伦是壮族的一种传统曲艺品种,流传于广西百色靖西县、德保县、那坡县、大新县、天等县、龙州县、宁明县等地,以及越南高平等地区。其中心区域在靖西县,并集中分布在靖西的新靖、武平、渠洋、新甲、魁圩、安德等乡镇。末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而广为流传。 【 详细>>】
竹板歌,又称五句板,属客家民间曲艺,因说唱者以竹板击节伴奏而得名。竹板歌由两句体、四句体“古文”竹板歌嬗变而来,清朝时期自赣南地区传入梅州,后逐渐向五句体过渡,并吸收融合客家山歌的特色,形成独特的的竹板歌。主要流行于梅州市及河源、韶关等客语市县,还辐射到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客籍华侨、华人聚居区。 【 详细>>】
湖北渔鼓原称沔阳渔鼓,是湖北地区的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最广、群众熟悉和喜爱的曲艺走唱形式。沔阳渔鼓职业艺人代代相传,并有丰富的传统曲目和唱腔,1940年前后,盛行于鄂中江汉平原地区。1952年以后,沔阳渔鼓演唱活动遍及全省,1958年改名为湖北渔鼓。长期以来,各地仍沿用沔阳话演唱,保持着浓厚的民间乡土气息。 它以粗犷、高亢的唱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汉族民间艺术史上颇负盛名。 【 详细>>】
铿锵有力的锣鼓声、高亢粗犷的旋律,集“敲、说、唱”于一体的曲艺表演……如今,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古老传统的民间艺术频频上演,奏唱着关于地方文化和美好时代的朴实声腔。2021年6月10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河南省有12项非遗入选,涉及民间文学、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类别,其中三门峡市陕州区的陕州锣鼓书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_技艺_文学_美术_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医药_体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0个类别155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类167项,传统音乐类189项,传统舞蹈类144项,传统戏剧类171项,曲艺类14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09项,传统美术类139项,传统技艺类287项,传统医药类23项,民俗类183项。本文就从不同类别给大家汇总这些文化遗产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人经纪 ★★★★
1.5w+ 8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体育、游艺、杂技项目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体育、游艺、杂技名单,包括蹴鞠、赛龙舟、十八般武艺、马戏、幻术、太极拳、围棋、咏春拳、口技、八卦掌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游艺杂技
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常见的有隐约、戏剧、曲艺、舞蹈和游艺杂技等,这些文化底蕴与深度在传承与发展中,可以通过美妙的舞姿、动听的声音与动人的故事、充满魅力的表演等形式将这些优秀文化传达和讲述给后人。今天MAIGOO小编就来为您盘点一次常见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湖南十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那么,湖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小编整理了湖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湘绣、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湘剧、湖南花鼓戏、安化黑茶及制作技艺、湖南皮影戏、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湘昆、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等,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省 ★★★
5.4w+ 86
重庆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创造了灿烂文化。你知道重庆的文化遗产有哪些吗?maigoo网编整理了重庆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川江号子、梁平木版年画、铜梁龙舞、木洞山歌、秀山花灯、四川竹琴、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等,以下盘点了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的重庆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市 ★★★
5.4w+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