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知名度调研问卷>>

海浮石的功效与作用 海浮石的用量和用法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壹壶聊养生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海浮石又叫做白浮石、水花、水泡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还含有少量的镁、铁等成分,能够被当作中药使用。中药海浮石味咸、性寒、入肺、肾经,有着清肺火、化老痰、通小便的作用。海浮石的用量多少克?海浮石怎么使用效果好?一起来看看吧!

一、海浮石知识简介

1、海浮石是什么药

海浮石为火成岩类岩石浮石的块状物或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等的骨胳,打捞后用清水洗去盐分和泥沙,晒干即成。

2、海浮石的别名叫什么

中药海浮石别名又叫做水花、白浮石、浮石、海石等。

3、海浮石产地

我国海浮石主要产自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等省份。

4、海浮石和浮海石有什么区别

海浮石和浮海石指的是同一种物质,两者并没有区别,只是不同地方的叫法不同罢了。

二、海浮石的功效与作用

1、《本草纲目》引朱震亨:海石、治老痰结块,成能软坚也。

2、《本草纲目》:消瘿瘤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浮石,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

3、《本草正》:消食,消热痰,解热渴,热淋,止痰嗽喘急,软坚癥,利水湿。

三、海浮石的副作用

正常剂量内使用中药海浮石对人体一般不会有影响,但若超剂量使用,则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恶心、胃脘不适等。

四、海浮石的用量和用法

1、用量:10~16克。

2、实用选方:治卒咳嗽不止:浮石100克。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治小儿天哮,一切风湿燥热,咳嗽痰喘:海浮石、飞滑石、杏仁各20克,薄荷10克。上为极细末。每服10克,用百部煎汤调下。(《医学从众录》海浮石滑石散);

治血淋,小便涩痛:黄烂浮石为末,每服10克。生甘草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治石淋:浮石,使满一手,下筛,以水三升,醉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过三服。亦治嗽,淳酒煮之。(《千金方》)。

小编提醒各位注意:中药的配伍讲究对症用药,所以在配药的时候最好找专业的中医进行调配,不要轻信网上的用药建议,以免导致健康受损。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当药是什么药材 地格达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当药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干燥全草,布于河北、内蒙古、宁夏、陕西、山东、山西、朝鲜、日本、俄罗斯,性味寒,苦,归肝经、胃经、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健胃之功效,主治骨髓炎、咽喉炎、扁机体炎、结膜炎、肝炎、消化不良、痢疾、疮痈疥癣、毒蛇咬伤、湿热黄疸、胁痛、痢疾腹痛、食欲不振等病症。
常见的药食食材有哪些?中药食材属性功效一览表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但因为搭配食用的因素,它的活性成分复杂,寒热属性皆有不同。所以中医师开药时,都会同时提醒需注意哪些饮食禁忌,如果不遵照医嘱乱服中药或饮食不忌口,不但药效无法充分发挥,甚至还可能对身体有害。那么,你知道一些常见的药食食材有哪些属性功效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药食/中药食材 中药 ★★★
8286 59
罗锅底是什么药 金龟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罗锅底为葫芦科植物中华雪胆、曲莲和大籽雪胆的块茎,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而成,药材多切成块片出售,块片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稍卷曲,直径3-10cm,厚4-8m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有的有凹陷的茎基痕,切面淡黄色或灰白色,质坚实,粉性。气微,味极苦。以切面色淡黄、质坚实、粉质多、味极苦者为佳。
炒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炒牛蒡子孕妇可以吃吗
炒牛蒡子,顾名思义就是经过炒法炮制后的牛蒡子,经过炒制后的牛蒡子减弱了寒性,服用时对脾胃阳气的损伤减少了,也减少了滑肠的作用,更适合拿来疏风清热。炒牛蒡子的作用还有透疹利咽,解毒散肿等。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下炒牛蒡子的功效和用法吧!
紫葳是什么中药的别名 中药凌霄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紫葳也叫凌霄花,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广东、广西、贵州,各地有栽培。本品多皱缩卷曲,完整者长约5cm,萼筒长约2cm,暗棕色,萼齿先端不先等5裂,萼筒基部至萼片齿尖有5条明显的纵棱线,花冠黄棕色,先端5裂,裂片半圆形,下部联合呈漏斗状,表面具棕红色细脉纹,雄蕊4,着生于花冠上,二强,花药个字形,花柱1,气微香,味微苦而略酸,性寒,味甘、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