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的配方和用法 麻杏石甘汤有什么作用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诗酒趁年华 上传提供 2025-07-09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麻杏石甘汤全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属辛凉解表剂,最大的特点是寒热科学搭配,既能驱散体表寒气,又能清除肺部积热,煎煮方法不难,先煮麻黄,去沫后加余药,分2次温服,此方由多味药材配伍而成,如有需要,小编建议经中医师四诊合参后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服用。

一、麻杏石甘汤的出处

麻杏石甘汤见于《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第162条亦有类似记载,强调“汗出而喘”的肺热证治。

汪昂(清)·《汤头歌诀》:伤寒麻仁石甘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张。

二、麻杏石甘汤的配方和用法

1、标准配方

‌常规比例‌: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1:1.5:3:1‌(如麻黄6g、杏仁9g、石膏18g、甘草6g)

‌灵活调整‌:

表寒重:麻黄可增至9g,或加荆芥、防风;

肺热盛:石膏可加至30-45g(先煎);

痰热壅肺:加黄芩、桑白皮各9g。

2、制备方法

取麻黄、苦杏仁等四味药材,加入1400毫升清水。首先单独煎煮麻黄,待水量蒸发减少400毫升后,撇去表面浮沫,随后加入其余药材,继续煎煮至药液浓缩至400毫升,最后过滤掉药渣。

需要注意的是,煎煮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水量控制和去沫步骤,这对保证药效非常重要。

3、服用须知

服用时间没有严格要求,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

4、加减化裁

因肺中热甚,津液大伤,汗少或无汗者,加重石膏用量,或加炙桑皮、芦根、知母;若表邪偏重,无汗而见恶寒,当酌加解表之品,如荆芥、薄荷、淡豆豉、牛蒡子之类,在用清泄肺热为主的同时,开其皮毛,使肺热得泄而愈;若痰粘稠、胸闷者,加瓜蒌、贝母、黄芩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三、麻杏石甘汤有什么作用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禁忌人群:对药物成分过敏者;寒性咳嗽或痰热壅盛的患者;出现脉象细弱无力、怕冷怕风、出汗但不口渴症状的患者。

饮食须知: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黏腻、辛辣刺激性、油腻重口味的食物,比如凉拌菜、冰饮、肥肉、麻辣火锅等,建议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适量进食,不要暴饮暴食。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如有身体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明确诊断,谨遵医嘱治疗,请勿轻信网上建议。‌申请删除>> 纠错>>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麻杏甘石汤出自哪个典籍 麻杏石甘汤的配方用法及功效
麻杏甘石汤又称麻杏石甘汤,是中医经典方剂,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味药组成,核心特点是寒温并用、宣降结合,通过调和肺气与外邪的关系缓解症状,麻杏甘石汤煎煮方法不难,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两升,去渣,温服一升,使用时需严格辨证,避免误用于寒证或虚证。
小柴胡汤配方组成及功效 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有什么区别
小柴胡汤出自中医名著《伤寒论》,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其核心药材为柴胡、黄芩,配伍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那么小柴胡汤怎么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小编提醒,小柴胡汤体现了中医“和法”的精髓,与大柴胡汤在组成、功效等有明显区别,但两者使用需辨证,避免滥用。
苓桂术甘汤的配方和用法 苓桂术甘汤是上火还是降火
苓桂术甘汤是中医经典名方,出自《金匮要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药配伍,多水煎服,每日1剂,以温阳化饮为核心,兼顾健脾利湿,常用于缓解痰饮内停引起的头晕目眩、胸胁胀满、小便不利等,但阴虚火旺、实热证者禁用,且需严格遵循中医理论辨证使用,小编提醒, 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引发上火。
柴胡桂枝汤的组成配方 柴胡桂枝汤的用法和功效是什么
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量而组成,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那么柴胡桂枝汤有几味药?柴胡桂枝汤有桂枝、黄芩、人参、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柴胡八味药,以水七升煎煮,去渣后浓缩至三升,分三次温服‌,小编提醒,柴胡桂枝汤为处方药,需经中医师辨证后开具。
水杨梅是药材吗 水石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水杨梅是一种中药,为茜草科植物细叶水团花的地上部分,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水杨梅味苦、涩,性凉,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清利湿热,解毒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湿热泄泻,痢疾,湿疹,疮疖肿毒,风火牙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