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经汤的出处
温经汤首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原文记载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等症。
汪昂(清)·《汤头歌诀》: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二、温经汤的配方及剂量
吴茱萸9g、当归6g、川芎6g、白芍6g、人参6g、桂枝6g、阿胶6g、牡丹皮6g、生姜6g、甘草6g、半夏6g、麦冬9g。
三、温经汤的煎服方法
阿胶需单独烊化,其余药材清水漂洗去杂质,药材冷水浸泡30分钟(水量需淹没药材2cm),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30分钟,滤出药汁,加半碗水再煎20分钟,合并两次药液,将阿胶隔水加热或微火烊化后兑入药液,分三次温服。
四、温经汤有什么功效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五、什么人不能服用温经汤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方中当归、川芎等活血成分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风险;药物成分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孕早期胚胎着床阶段尤其危险。
2、实热证/阴虚火旺者
表现为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温经汤的温热药性会加重体内虚火,导致口干咽痛、失眠烦躁。
3、月经过多或崩漏患者
活血成分(如川芎、丹皮)可能加剧子宫异常出血,诱发贫血。
4、过敏体质者
对吴茱萸、桂枝、阿胶等任一成分过敏者,可能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反应。
六、温经汤有哪些常用的加减方
1、温经散寒加强
宫寒甚:去麦冬、丹皮,加炮姜5g、紫石英12g、艾叶炭10g。
寒凝血瘀:桂枝改肉桂5g,加小茴香6g、乌药9g。
2、活血化瘀调整
血瘀重:加桃仁9g、红花6g,或合用失笑散。
顽固瘀血:合桂枝茯苓丸,加三棱5g、莪术9g。
3、气血双补
气血亏虚:加黄芪15g、熟地黄12g,或合用八珍汤。
崩漏不止:去丹皮,加艾叶炭20g、续断炭15g。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如有身体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明确诊断,谨遵医嘱治疗,请勿轻信网上建议。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