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脑瘫的早期症状

本文章由 CN108595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脑瘫一词,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吧,该疾病对我们的身体危害是很严重的,为此,我们要多多了解脑瘫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那么脑瘫患者的有哪些症状的表现呢?又有哪些治疗方式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出生1个月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有时又称为获得性脑瘫(acquired cerebral palsy),约占小儿脑性瘫痪的10%。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1.2-2.5 ‰(每千活产儿)。

病理

病理改变与病因及发育中的脑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易损伤性有关。妊娠早期致病因素主要引起神经元增殖和移行异常,可发生无脑回、巨脑回、多小脑回、脑裂畸形及神经元异位。

在早产儿中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足月儿中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常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关。大理石状态则是在基底节和丘脑中出现神经元丢失和神经胶质增生,并伴有髓鞘化增加,从而呈现出大理石样纹理,是核黄疸的典型改变,也见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脑瘫儿的症状

脑性瘫痪的症状在婴儿期表现,常以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为主诉。虽然患儿的脑损害或者脑发育异常是非进展性的,随着脑损伤的修复和发育过程,其临床表现常有改变。如严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婴儿早期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转变为肌张力增高。平衡功能障碍需婴儿发育到坐甚至站立时才能表现出来。关节挛缩和脊柱畸形等继发改变也是逐渐发展出来的。可以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等。这些伴随疾病有时也可能成为脑瘫儿童的主要残疾。

临床上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并根据受累的肢体分布,分为单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和四肢瘫等类型。以下介绍常见的几种特殊的临床综合征。

1、痉挛性偏瘫(Spastic hemiplegia)

最常见,为一侧肢体受累,多数上肢较下肢严重,远端较近端重,而面部常无受累。患儿多在3月后才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患侧肢体少动、持续性握拳、握持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旋前状姿势、画圈步态等。部分患者受累肢体最初可能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才转为痉挛状态。此型常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癫痫发作为部分性或继发全身性发作。斜视很常见。

2、痉挛性双瘫 (Spastic diplegia)

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为突出表现。此型多见于早产儿。患儿常在1-3月内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低下。继之为所谓肌张力不全期,患儿在立位并且足底触及检查床面时将诱发双下肢强直性伸直并交叉呈剪刀状。最后进入痉挛期,髋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步态,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上肢受累较轻,常表现为行走时上肢姿势异常,但手的功能受累不明显。此型合并癫痫较少,约占1/5。约2/3患者智力正常或临界状态。斜视很常见。

3、痉挛性四肢瘫 (Spastic quadriplegia)

多见于严重窒息的患儿。四肢肌张力均增高,常呈角弓反张状。可伴有核上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和构音障碍。约半数患儿伴有癫痫和智力低下。

4、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 CP)

约占10%,缺氧性脑损伤和新生儿核黄疸为主要病因。婴儿早期多有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或手足徐动等表现。患儿可有流涎、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下肢深腱反射正常或增强。可有持续性原始反射。智力大多正常或临界状态。约1/4患者伴有癫痫。由核黄疸引起者多表现为手足徐动、感觉性耳聋、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5、共济失调型(Ataxia CP)

约占10%。婴儿期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平衡障碍、运动发育落后等。至幼儿期可发现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等体征。多无锥体束征。智力低下不少见但多不严重。

脑瘫治疗的方法


治疗计划应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目标,尽可能减少继发性关节畸形和软组织挛缩,尽量推迟或避免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1、物理治疗

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力量和耐力等来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常用的技术包括:体位性治疗、软组织牵伸、调整肌张力技术、功能性主动活动强化训练、肌力和耐力训练、平衡和协调控制、物理因子辅助治疗(理疗)等等。

2、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主要包括手的精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支具和辅助具的制作及生活环境设施的简单改造等等。

3、矫形器的应用

在康复治疗中常配合使用矫形器,以达到限制关节异常活动、提高稳定性、协助控制肌肉痉挛、保持肌肉长度、预防畸形、辅助改善运动功能等目的。矫形器的应用关键在于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佳佩带时期和类型,因此,应由康复医师、治疗师和矫形师共同商榷决定。

4、言语治疗

由医师和言语治疗师评定后,根据不同言语障碍类型进行治疗,如下颌、口唇、舌肌、软腭等运动控制训练,以及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

5、心理行为治疗

脑瘫患儿有时伴发异常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自闭、多动、情绪不稳等症状。健康的家庭环境,增加与同龄儿交往,以及尽早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是防治心理行为疾患的关键。

家庭训练计划

治疗师应为患儿及其家长制定家庭训练计划。该计划重点应放在提高功能和防止继发残损方面,但是对于特别严重的患儿,易化护理及减轻家庭负担应是主要目标。通常包括:对患儿病情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的安排;针对性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肌的牵伸治疗;功能性主动活动的强化训练;辅助用具如矫形器、椅子、站立架及轮椅的使用等等。

1、特殊教育

小儿康复治疗还应包含针对不同智力水平的特殊教育,因此,建立融医疗、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机构,是为患儿提供全面的连续性服务的很好模式。

2、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治疗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它不能替代功能性训练。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已证明: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痉挛的方法。一般降低痉挛效果可维持3~8个月,此时应及时开展个体化的综合性治疗,如功能性肌力训练、软组织牵拉、佩带矫形器等等,充分发挥肌张力减退带来的最大康复机遇。注射后4~6个月痉挛会逐渐升高,但通常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不会消失,必要时可再次注射。

3、手术治疗

当肌肉严重挛缩和关节畸形时,可选择矫形手术,且应尽量在一次手术中完成所有需要矫形的部位,以便术后更好地改善功能。对于下肢肌肉广泛痉挛且肌力基本正常的患儿,可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无论何种手术,在手术实施的前后,应有规范的康复治疗方案与之相配。

总之,在充分认识患儿的病理性问题和各种方法适应证的基础上,明确治疗目的,正确合理地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脑膜瘤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如何诊断治疗脑膜瘤
脑膜瘤是一种脑部肿瘤疾病,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脑膜瘤的典型症状表现为骨质变化、颅内压增高不明显、头痛和癫痫常发等。诊断是...
开颅手术如何缝合 开颅手术缝合后几天能拆线
开颅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通过在头颅上切开一个小片或大片骨骼,从而暴露出脑组织。开颅手术在做完以后需要进行缝合,那么开颅手术如何缝合呢?开颅手...
头晕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 如何缓解头晕恶心想吐症状
头晕恶心想吐是一种症状表现,它可能是某种疾病或者身体短暂出现不适的一个反应。导致头晕恶心想吐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病毒侵犯、小脑病变、肌肉疲劳、...
什么疾病需要做开颅手术 脑囊肿手术需要开颅吗
开颅手术是指医生通过医疗器械打开患者的颅骨,切除病变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什么疾病需要做开颅手术呢?一般来说,颅脑肿瘤、颅脑损伤...
脑中风前兆 中风后遗症 怎么治疗 能痊愈吗
脑中风前兆有哪些症状?脑中风后遗症有哪些?老年人很容易患上脑中风,不过现在脑中风也越来越年轻化,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