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非遗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民间文学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导语 / INTRODUCTION
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民间文学得以传承,有很多民间文学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民间文学名单,包括传统刘三姐歌谣、吴歌、济公传说、西湖传说、观音传说、满族民间故事、盘古神话、谚语等。
国家非遗民间文学项目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区 遗产项目编号
牛郎织女传说 山东省等 Ⅰ-36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等 Ⅰ-8
苗族古歌 贵州省等 Ⅰ-1
木兰传说 河南省等 Ⅰ-50
白蛇传传说 浙江省等 Ⅰ-6
黄鹤楼传说 湖北省 Ⅰ-105
阿诗玛 云南省 Ⅰ-28
刘三姐歌谣 广西 Ⅰ-23
陈三五娘传说 福建省 Ⅰ-132
女娲传说 湖北省 Ⅰ-158
西施传说 浙江省 Ⅰ-10
济公传说 浙江省 Ⅰ-11
嘎达梅林 内蒙古 Ⅰ-59
西湖传说 浙江省 Ⅰ-37
观音传说 浙江省 Ⅰ-40
盘瓠传说 湖南省 Ⅰ-93
密洛陀 广西 Ⅰ-117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山东省 Ⅰ-46
笑话(万荣笑话) 山西省 Ⅰ-84
仰阿莎 贵州省 Ⅰ-61
河图洛书传说 河南省 Ⅰ-135
土家族哭嫁歌 湖南省 Ⅰ-112
禹的传说 四川省等 Ⅰ-91
格萨(斯)尔 甘肃省等 世界非遗,Ⅰ-27(国家级)
徐文长故事 浙江省 Ⅰ-54
东海孝妇传说 江苏省 Ⅰ-128
尹吉甫传说 湖北省 Ⅰ-139
维吾尔族达斯坦 新疆 Ⅰ-71
伯牙子期传说 湖北省 Ⅰ-138
刘阮传说 浙江省 Ⅰ-129
苏仙传说 湖南省 Ⅰ-140
泰山传说 山东省 Ⅰ-104
八仙传说 山东省 Ⅰ-45
布洛陀 广西 Ⅰ-2
契丹始祖传说 河北省 Ⅰ-87
土家族梯玛歌 湖南省 Ⅰ-80
盘古神话 河南省 Ⅰ-57
孔雀东南飞传说 安徽省 Ⅰ-130
陶克陶胡 吉林省 Ⅰ-116
恰克恰克 新疆 Ⅰ-123
童谣 北京市等 Ⅰ-78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 Ⅰ-14
李时珍传说 湖北省 Ⅰ-101
炎帝神农传说 湖北省 Ⅰ-49
壮族嘹歌 广西 Ⅰ-82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 内蒙古 Ⅰ-163
毕阿史拉则传说 四川省 Ⅰ-141
满族民间故事 辽宁省 Ⅰ-53
鬼谷子传说 河北省 Ⅰ-127
王昭君传说 湖北省 Ⅰ-48
国家非遗民间文学项目介绍(部分)
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其余三个分别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该传说相关的节日是七夕节。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美妙动人,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以“牛郎织女”来描述夫妻的恩爱。 【 详细>>】
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其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一个是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孟姜女传说渊源很早,从战国时期开始就见端倪。《春秋左氏传》 《礼记·檀弓》《孟子》以及汉代《说苑》《列女传》等都有一些片断记载。 【 详细>>】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老的口头文学形式,其内容包括开天辟地、战争迁徙、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神话传说、爱情故事、情歌礼辞、丧葬火把、苗医苗药以及天文哲学等。苗族古歌的传播有两种形式:口头演述和抄本流传。苗族古歌广泛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吉首市、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与之接壤的贵州、重庆和湖北等地。苗族古歌对研究苗族古代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祭祀、医学、农学、天文、民俗、军事以及民族迁徙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 详细>>】
木兰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之一,《木兰传说》的故事始于隋唐时期,以早期中国民间口头语言的流传为主要特征,后以出现完整简练的文字形式为主要特征。共有9个情节,该故事从隋代流传至今,蕴涵了一千多年来,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信息,涉及伦理、民俗、宗教、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2008年6月7日,木兰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白蛇传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塑造的白娘子、许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传说中所保留的大量古代传统习俗,使白蛇传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口头遗产之一。白蛇传传说肇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 【 详细>>】
黄鹤楼的传说历史悠久,一直与屡毁屡建的黄鹤楼相生相伴,且不断丰富延展。神秘奇诡、妙曼多姿、委婉动人。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有特色鲜明的文学价值和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堪称武汉民间文化的瑰宝。黄鹤楼传说来自民间,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仙道文化、民间智慧、文人流韵等传统文化内涵。2011年,黄鹤楼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2006年,阿诗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刘三姐歌谣是壮族的民歌,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比较完整,歌谣种类丰富多样,传播广泛。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05月20日,刘三姐歌谣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荔镜记是古老的民间传说,属于中国明代传奇作品,出于中国大闽南地区的潮州及泉州一带,作者已失佚,主要为曲牌(剧本)型式,用戏剧来表演。因荔镜记的自由爱情故事与中国传统父母作主的媒妁之言婚姻有所冲突,所以此剧在明清两代一再被官府禁演,不过还是广受大闽南地区的群众欢迎。2014年11月11日,陈三五娘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女娲传说》,民间文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女娲是古往今来在中华大地流传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神话人物之一,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祖先神的女娲,在竹山的传说家喻户晓,世代相传。女娲传说形式多样、题材丰富、风物互映,留存着显著的早期神话人神一体的特征,彰显着鲜明的竹山地域文化特色。“女娲传说”是指人们讲述以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女娲为中心的系列故事,早在战国时代就有流传。“竹山女娲传说”分为造人补天型、风俗型、...风物型等,有女娲造人补天传说、与女娲有关的风俗传说及与女娲有关的风物传说等。 【展开全部】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原则之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还不断地将天才般的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998人,以下是名单。
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下面就随MAIGOO小编一起来了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 ★★★
4.5w+ 23
【中国非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曲艺项目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有几百种传统曲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曲艺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曲艺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曲艺名单,包括苏州评弹、山东大鼓、陕北说书、扬州清曲、凤阳花鼓、四川评书等。
中国民族曲艺种类及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代表曲种
全国曲艺种类繁多,有说的,有韵诵的,有坐唱的,有立唱的,有半说半唱的,还有连唱带舞的,各不相同。根据脚本特点、演出形式和音乐曲式,大体上可以归纳成评书、相声、快板、鼓曲、说唱大书等五大类。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中国民族曲艺的相关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