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夏泻心汤的出处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汪昂(清)·《汤头歌诀》: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又和阴。
二、半夏泻心汤的配方和剂量
1、药物组成
半夏(洗)半升(12g),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各9g),黄连一两(3g),大枣(擘)十二枚(4枚),甘草(炙)三两(9g)。
2、加减化裁
湿热蕴结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
三、半夏泻心汤怎么煮
1、传统煎法
以水2000ml(一斗)煎至1200ml(六升)→去渣→浓缩至600ml(三升),分3次温服,每次200ml,每日3次。
2、现代简化法
药材冷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30分钟(半夏需先煎1小时减毒),过滤后药液再浓缩至200-300ml,分2次服用。
四、半夏泻心汤有什么功效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禁忌人群:阴虚火旺者(舌红少苔、手足心热)、对组方药物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实热壅盛型胃痛(伴高热、便秘)、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五、半夏泻心汤偏寒还是偏热
半夏泻心汤属于寒热平调型方剂,既非单纯偏寒也非偏热,而是通过药物配伍实现动态平衡。
黄芩、黄连(苦寒)与干姜、半夏(辛温)共存,寒性成分(占比约40%),热性成分(占比约30%),中性调和成分(占比约30%),初期(1-3剂)苦寒成分主导,表现为清热效应,中后期辛温成分渐显,温补作用增强。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如有身体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明确诊断,谨遵医嘱治疗,请勿轻信网上建议。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