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非遗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民间文学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226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导语 / INTRODUCTION
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民间文学得以传承,有很多民间文学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民间文学名单,包括传统刘三姐歌谣、吴歌、济公传说、西湖传说、观音传说、满族民间故事、盘古神话、谚语等。
国家非遗民间文学项目名单
序号 名称 所在地区 遗产项目编号
牛郎织女传说 山东省等 Ⅰ-36
木兰传说 河南省等 Ⅰ-50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等 Ⅰ-8
白蛇传传说 浙江省等 Ⅰ-6
徐文长故事 浙江省 Ⅰ-54
伯牙子期传说 湖北省 Ⅰ-138
刘三姐歌谣 广西 Ⅰ-23
格萨(斯)尔 甘肃省等 世界非遗,Ⅰ-27(国家级)
济公传说 浙江省 Ⅰ-11
密洛陀 广西 Ⅰ-117
仰阿莎 贵州省 Ⅰ-61
盘瓠传说 湖南省 Ⅰ-93
黄鹤楼传说 湖北省 Ⅰ-105
柳毅传说 山东省 Ⅰ-95
刘阮传说 浙江省 Ⅰ-129
阿诗玛 云南省 Ⅰ-28
恰克恰克 新疆 Ⅰ-123
桐城歌 安徽省 Ⅰ-79
谜语 广东省等 Ⅰ-31
八仙传说 山东省 Ⅰ-45
布洛陀 广西 Ⅰ-2
童谣 北京市等 Ⅰ-78
盘古神话 河南省 Ⅰ-57
西施传说 浙江省 Ⅰ-10
老司城传说 湖南省 Ⅰ-159
孔雀东南飞传说 安徽省 Ⅰ-130
鲁班传说 山东省 Ⅰ-44
八大处传说 北京市 Ⅰ-156
壮族百鸟衣故事 广西 Ⅰ-147
河图洛书传说 河南省 Ⅰ-135
布袋和尚传说 浙江省 Ⅰ-97
邵原神话群 河南省 Ⅰ-58
烂柯山的传说 浙江省等 Ⅰ-106
苏仙传说 湖南省 Ⅰ-140
屈原传说 湖北省 Ⅰ-47
麒麟传说 山东省 Ⅰ-43
女娲传说 湖北省 Ⅰ-158
西王母神话 新疆 Ⅰ-150
陈三五娘传说 福建省 Ⅰ-132
陶克陶胡 吉林省 Ⅰ-116
雷州歌 广东省 Ⅰ-81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 Ⅰ-14
嘎达梅林 内蒙古 Ⅰ-59
仓颉传说 陕西省 Ⅰ-142
钱王传说 浙江省 Ⅰ-98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山东省 Ⅰ-46
祁家延西 青海省 Ⅰ-154
西湖传说 浙江省 Ⅰ-37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 Ⅰ-15
巴狄雄萨滚 贵州省 Ⅰ-166
国家非遗民间文学项目介绍(部分)
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其余三个分别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该传说相关的节日是七夕节。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美妙动人,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以“牛郎织女”来描述夫妻的恩爱。 【 详细>>】
木兰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之一,《木兰传说》的故事始于隋唐时期,以早期中国民间口头语言的流传为主要特征,后以出现完整简练的文字形式为主要特征。共有9个情节,该故事从隋代流传至今,蕴涵了一千多年来,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信息,涉及伦理、民俗、宗教、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2008年6月7日,木兰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其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一个是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孟姜女传说渊源很早,从战国时期开始就见端倪。《春秋左氏传》 《礼记·檀弓》《孟子》以及汉代《说苑》《列女传》等都有一些片断记载。 【 详细>>】
白蛇传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塑造的白娘子、许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传说中所保留的大量古代传统习俗,使白蛇传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口头遗产之一。白蛇传传说肇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 【 详细>>】
徐文长故事是浙江省绍兴市的传统民间传说故事。作为重要的机智人物故事,民间文学界素有“北有阿凡提,南有徐文长”之说。徐文长故事产生于明代中晚期,至今绵延不绝。徐文长故事世纪佳缘中国民间口头创作以历史人物徐文长的佚事趣闻为基础,又吸纳了大量的机智人物故事类型,日积月累,渐趋丰满,经民间广泛流传,多次收集整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群,现存篇目约335篇。2008年6月7日,徐文长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早在2000年,蔡甸区为打造“知音文化之根”这个品牌,成立知音文化研究会,组织本地专家学者开展知音文化资料收集整理;在汉阳一中建立“知音文化传承基地”,兴建知音传说组雕;举办知音文化艺术节,钟子期祭祀活动;出版《知音九章》等书籍,录制知音文化音乐专题片和电视专题片,护理和整修钟子期墓等一系列工作。伯牙子期传说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民间文学。 【 详细>>】
刘三姐歌谣是壮族的民歌,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比较完整,歌谣种类丰富多样,传播广泛。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05月20日,刘三姐歌谣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是藏族等各族群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依据。格萨尔史诗也称《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一百多万诗行、两千多万字的作品。作品讲述了传说中的岭国国王格萨尔的故事,他以惊人的毅力及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抑强扶弱造福人群。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济公传说是以南宋禅宗高僧道济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中国民间口头文学,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为中心分布于浙江省境内,并由此辐射全国,影响世界。六朝隋唐时期,天台就流传着许多罗汉、癫僧的传说。南宋早期,道济降生于天台,佯狂济世,人称“济癫”。在道济的生前身后,天台出现了许多关于他的灵异传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明清以来,济公传说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故事,寄托着古代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由于生存的历史环境业已改变,原生态的济公传说现已处于濒危状态,急需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护。2006年济公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密洛陀》是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等地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融神话、创世、英雄为一体,描述了女神密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壮烈业绩。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滋泉参与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通过多年的保护和推广,将巴马泉水女神《密洛陀》、祝著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5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申报的“密洛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十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代表性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中国拥有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万余项,其中,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43项,那么中国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中国传统医药代表针灸、中国传统体育游艺类代表太极拳、中国传统音乐代表古琴艺术、中国传统美术代表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民俗代表春节、中国传统戏剧代表京剧、中国传统舞蹈代表秧歌、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代表牛郎织女等,了解更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遗,请浏览本文。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民俗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俗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民俗名单,包括春节等传统节日、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壮族歌圩、秦淮灯会、回族服饰、蚕桑习俗等。
【中国非遗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民间文学项目
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民间文学得以传承,有很多民间文学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民间文学名单,包括传统刘三姐歌谣、吴歌、济公传说、西湖传说、观音传说、满族民间故事、盘古神话、谚语等。
中国民族曲艺种类及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代表曲种
全国曲艺种类繁多,有说的,有韵诵的,有坐唱的,有立唱的,有半说半唱的,还有连唱带舞的,各不相同。根据脚本特点、演出形式和音乐曲式,大体上可以归纳成评书、相声、快板、鼓曲、说唱大书等五大类。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中国民族曲艺的相关知识吧!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原则之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还不断地将天才般的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998人,以下是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