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国家级非遗之传统美术名单公布 山东传统美术非遗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山东作为古代齐鲁文化圣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东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剪纸、泥塑、面人、草编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东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国家级非遗之传统美术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Ⅶ-5 杨家埠木版年画 传统美术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潍坊市 潍坊市寒亭区文化馆
Ⅶ-6 高密扑灰年画 传统美术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高密市 高密市文化馆
Ⅶ-15 内画(鲁派内画) 传统美术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 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
Ⅶ-16 剪纸(莒县过门笺)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莒县 莒县文化馆
Ⅶ-16 剪纸(滨州民间剪纸)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滨州市 滨州市滨城区文化馆
Ⅶ-16 剪纸(高密剪纸)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高密市 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Ⅶ-16 剪纸(烟台剪纸)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烟台市 烟台市文化馆
Ⅶ-47 泥塑(聂家庄泥塑)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高密市 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Ⅶ-47 泥塑(惠民泥塑) 传统美术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惠民县 惠民县文化馆
Ⅶ-52 面人(曹州面人)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 菏泽市牡丹区文化馆
Ⅶ-52 面人(曹县江米人)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曹县 曹县文化馆
Ⅶ-53 面花(郎庄面塑)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冠县 冠县文化馆
Ⅶ-54 草编(莱州草辫)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莱州市 莱州市文化馆
Ⅶ-55 柳编(博兴柳编) 传统美术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博兴县 山东博兴天龙工艺制品(集团)有限公司
Ⅶ-55 柳编(曹县柳编) 传统美术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曹县 曹县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研究会
Ⅶ-55 柳编(临沭柳编) 传统美术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
Ⅶ-56 石雕(嘉祥石雕)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嘉祥县 嘉祥县文化馆
Ⅶ-56 石雕(掖县滑石雕刻)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莱州市 莱州市文化馆
Ⅶ-58 木雕(曲阜楷木雕刻)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曲阜市 曲阜市文化馆
Ⅶ-58 木雕(曹县木雕) 传统美术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Ⅶ-59 核雕(潍坊核雕)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潍坊市 潍坊市文化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Ⅶ-61 葫芦雕刻(东昌葫芦雕刻)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化馆
Ⅶ-62 锡雕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莱芜市 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Ⅶ-65 木版年画(东昌府木版年画)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化馆
Ⅶ-65 木版年画(张秋木版年画)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阳谷县 阳谷县文化馆
Ⅶ-86 砖塑(鄄城砖塑)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鄄城县 鄄城县文物管理所(中国鲁锦博物馆)
Ⅶ-117 传统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传统美术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郯城县 郯城县文化馆
Ⅶ-129 鲁绣 传统美术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

声明:以上山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美术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山东国家级非遗之传统美术项目介绍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泥塑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区,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浙江,北京,河北石家庄,辽宁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核雕与人感情是很深的。爱核之人佩戴了核雕一般都是不离身的,闲时还要常常把玩于手中,这样久而久之核雕就会与人体的分泌物相结合,使其越来越富有光泽和温润,充满了生机与灵性。这就是一颗普通的核雕,在人赋予其温情真心后给主人最好的感应和反馈,直让人心有所寄。 【 详细>>】
面人也称面塑、年模、面花,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内画又称内画鼻烟壶,是中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现代内画艺术源于京派,分为京、冀、鲁、粤、秦五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 【 详细>>】
鲁绣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属于山东生产的刺绣品,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山东省简称为“鲁”,故名。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 它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故又称“衣线绣”。曾流行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其绣品不仅有服饰用品,也有观赏性的书画艺术品。鲁绣风格较他绣不同,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采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辫子股针)、接针等针法,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内容,莲花罕为题材。 【 详细>>】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杨家埠木版年画乡土气息浓厚,制作工艺别具特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2006年05月20日,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草编,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葫芦雕刻是一种用葫芦雕刻的艺术,2008年6月7日,葫芦雕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葫芦艺术之乡”的东昌葫芦雕刻,种类和工艺非常丰富,几百年来不断发展兴盛,极富美学魅力。东昌葫芦雕刻形饱满极具造型之美,装饰和雕刻工艺极为丰富,雕刻过程非常规范,颇具工艺之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承载力其内涵来源于世俗生活,作品服务于世俗生活,颇受大众喜爱。 【 详细>>】
锡雕,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是中国乃至世界一门独特的工艺,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时候锡雕在中国民间已相当盛行,具有文字记载,莱芜锡制品可以上溯到公元1676年,当时的锡制品主要以普通日用品居多,莱芜西关王家锡雕创始人在此基础上,选取质地、色泽俱佳的上等锡,精工细作,摸索创作出了主要以观赏并可实用的艺术制品,锡雕一问世,就受到朝廷的垂青,成为贡品。2014年11月,锡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贵州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也传承着各种奇风异俗。那么贵州非遗文化有哪些呢?本文盘点了贵州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侗族大歌、苗族古歌、水族马尾绣、苗族芦笙舞、苗族跳花节、侗族琵琶歌、布依族服饰、侗戏、苗族蜡染技艺、侗族萨玛节等,下面MAIgoo网小编还整理了贵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省 ★★★
2.8w+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游艺杂技
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常见的有隐约、戏剧、曲艺、舞蹈和游艺杂技等,这些文化底蕴与深度在传承与发展中,可以通过美妙的舞姿、动听的声音与动人的故事、充满魅力的表演等形式将这些优秀文化传达和讲述给后人。今天MAIGOO小编就来为您盘点一次常见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重庆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创造了灿烂文化。你知道重庆的文化遗产有哪些吗?maigoo网编整理了重庆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川江号子、梁平木版年画、铜梁龙舞、木洞山歌、秀山花灯、四川竹琴、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等,以下盘点了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的重庆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市 ★★★
5.4w+ 3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_技艺_文学_美术_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医药_体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0个类别155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类167项,传统音乐类189项,传统舞蹈类144项,传统戏剧类171项,曲艺类14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09项,传统美术类139项,传统技艺类287项,传统医药类23项,民俗类183项。本文就从不同类别给大家汇总这些文化遗产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人经纪 ★★★★
1.5w+ 86
山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丰富。那么山西国家级非遗文化有哪些被?本文盘点了山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左权开花调、董永传说、五台山佛乐、晋剧、秧歌戏、北路梆子、锣鼓杂戏等,下面随买购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省 ★★★
4.8w+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