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湖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湖南省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用歌声传承文化,用服饰记载历史,用舞蹈渲染生命,融中原文明,纳百家之长,最终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昆曲、高腔、湘剧、巴陵戏、傩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Ⅳ-1 昆曲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 湖南省昆剧团
Ⅳ-7 高腔(辰河高腔)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辰溪县 辰溪县高腔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Ⅳ-7 高腔(辰河高腔)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泸溪县 泸溪县辰河高腔传习所
Ⅳ-7 高腔(常德高腔)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常德市 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中心
Ⅳ-13 湘剧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衡阳市 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Ⅳ-13 湘剧(涟源湘剧) 传统戏剧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Ⅳ-34 巴陵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岳阳市 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岳阳市艺术剧院)
Ⅳ-35 荆河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澧县 澧县荆河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Ⅳ-83 侗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 通道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Ⅳ-87 目连戏(辰河目连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溆浦县 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
Ⅳ-89 傩戏(侗族傩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 新晃侗族自治县文化馆
Ⅳ-89 傩戏(沅陵辰州傩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沅陵县 沅陵县文化馆
Ⅳ-89 傩戏(梅山傩戏)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冷水江市 冷水江市文化馆
Ⅳ-89 傩戏(临武傩戏) 传统戏剧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临武县 湖南省临武傩戏剧团
Ⅳ-91 皮影戏(湖南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Ⅳ-91 皮影戏(湖南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衡山县 衡山县文化馆(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Ⅳ-92 木偶戏(邵阳布袋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邵阳县 邵阳县文化馆
Ⅳ-92 木偶戏(湖南杖头木偶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Ⅳ-112 花鼓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岳阳县 岳阳县花鼓戏传承研究所
Ⅳ-112 花鼓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邵阳市 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Ⅳ-112 花鼓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常德市 常德市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
Ⅳ-112 花鼓戏(衡州花鼓戏)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衡阳市 衡阳衡州花鼓戏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Ⅳ-112 花鼓戏(临湘花鼓戏)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临湘市 临湘市楚韵临湘花鼓戏剧团
Ⅳ-112 花鼓戏(长沙花鼓戏)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Ⅳ-127 湘剧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湘剧院 湖南省湘剧院
Ⅳ-127 湘剧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长沙市 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
Ⅳ-127 湘剧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桂阳县 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
Ⅳ-128 祁剧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祁剧院 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
Ⅳ-128 祁剧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衡阳市 衡阳祁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Ⅳ-128 祁剧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祁阳县 祁阳县祁剧团
Ⅳ-157 张家界阳戏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 张家界市永定区文化馆
Ⅳ-157 阳戏(上河阳戏) 传统戏剧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 怀化市鹤城区阳戏保护传承中心
声明:以上湖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剧名单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湖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项目介绍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详细>>】
目连戏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戏曲演出,因主要扮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主要内容大致为:傅相一生广济孤贫,斋布僧道,升天后受封。傅妻刘氏青提(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破戒杀牲,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他所感,准其皈依沙门,改名大目犍连,并赐其《盂兰盆经》和锡杖。目连在地狱历尽艰险,最终寻得母亲,一家团圆超升。 【 详细>>】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详细>>】
花鼓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在众多名为“花鼓戏”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属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花鼓戏艺术便有较大发展,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整理创作的《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剧目,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的喜爱。2008年,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 【 详细>>】
湘剧一度被称为“长沙湘剧”。湘剧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巴陵戏,形成和流行于古称巴陵的湖南岳阳一带,故得名巴陵戏。因巴陵旧属岳州,又名“岳州班”。它主要有昆腔和弹腔两种声腔,用湖广者、湘北方言声调演唱。明末已有演出。巴陵戏的昆腔,源于明代盛行的昆山腔。清代中叶,昆腔曾在岳阳流行。清乾隆前后,巴陵戏逐渐以唱弹腔为主。弹腔包括“北路”的西皮与“南路”的二黄。清末是巴陵戏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巴湘十三块牌”、“巴湘十八班”的职业班社。传统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和话本,共计540多个。2006年5月20日,巴陵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阳戏,是一种流行于中国西南诸省的地方戏剧种。在重庆、湖南、贵州、湖北等省市宽广的农村大地广泛流传。那里居住着汉、土家、苗、侗、白、回、瑶、壮等多个少数民族,残留着大量巴、楚、湘、黔文化的余绪、末韵。2011年5月23日,张家界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增多。 【 详细>>】
祁剧是湖南省传统地方戏剧种之一,它又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祁阳祁东民间称“大(dai)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祁剧。清末又名“楚南戏”,新中国成立后,始称祁剧。祁剧面临的尴尬是一个普遍现象。祁剧的流布区域较为广泛,除湖南的衡阳、零陵、怀化、邵阳、郴州等地区拥有祁剧演出班社之外,不少祁剧班社还到外省演出,曾一度形成“祁阳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2008年,祁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昆曲十大经典代表作 昆曲10大名段欣赏 牡丹亭上榜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很多昆曲名作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昆曲十大经典代表作,包括: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十五贯、鸣凤记、清忠谱、浣纱记、宝剑记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沪剧十大经典名曲 最好听的沪剧选段 沪剧十大金曲
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1941年正式改称沪剧,它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那你对于上海沪剧都有哪些了解呢?觉得最好听的沪剧选段是哪个?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沪剧十大经典名曲,如陆雅臣、罗汉钱、捉牙虫、秋海棠、冰娘惨史、雷雨、芦荡火种、魂断蓝桥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豫剧十大经典剧目 好听的河南豫剧 豫剧经典唱段大全
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很多好听的评剧选段都脍炙人口,maigoo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豫剧十大经典剧目,如朝阳沟、梵王宫、春秋配、程婴救孤、三上轿、白莲花、白蛇传、穆桂英挂帅、抬花轿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藏戏非遗名录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有哪些
国内藏戏非遗有哪些?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而著名的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拉萨觉木隆、日喀则仁布江嘎尔、日喀则迥巴、日喀则南木林湘巴、山南雅隆扎西雪巴等。下面MAIGOO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这些我国有名的传统藏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