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名录 广东非遗传统舞蹈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不同的民族,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拥有着数以万计从内容到形式,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族民间舞蹈。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狮舞、英歌、麒麟舞、灯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东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Ⅲ-4 龙舞(湛江人龙舞)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湛江市 湛江人龙舞艺术团
Ⅲ-4 龙舞(汕尾滚地金龙)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汕尾市 陆丰市文化馆
Ⅲ-4 龙舞(埔寨火龙)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丰顺县 丰顺县文化馆
Ⅲ-4 龙舞(人龙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佛山市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文化站
Ⅲ-4 龙舞(荷塘纱龙)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 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文体服务中心
Ⅲ-4 龙舞(乔林烟花火龙)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揭阳市 揭阳市磐东乔林公益协会
Ⅲ-4 龙舞(醉龙)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中山市 中山市西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档案馆)
Ⅲ-4 龙舞(香火龙)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南雄市 南雄市文化馆
Ⅲ-4 龙舞(六坊云龙舞)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中山市 中山市古镇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档案馆)
Ⅲ-5 狮舞(广东醒狮)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佛山市 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
Ⅲ-5 狮舞(广东醒狮)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遂溪县 遂溪县文化馆
Ⅲ-5 狮舞(广东醒狮)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广州市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文化中心
Ⅲ-5 狮舞(席狮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梅州市 梅州市梅江区文化馆
Ⅲ-5 狮舞(青狮)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揭阳市 揭阳市孙淑强狮艺武术馆
Ⅲ-5 狮舞(松岗七星狮舞)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人才人事服务中心、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文化体育中心、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Ⅲ-5 狮舞(上川黄连胜醒狮舞) 传统舞蹈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Ⅲ-5 狮舞(瑶族布袋木狮舞) 传统舞蹈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Ⅲ-7 傩舞(湛江傩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 湛江市麻章区文化馆
Ⅲ-8 英歌(普宁英歌)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揭阳市 普宁市文化馆
Ⅲ-8 英歌(潮阳英歌)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汕头市 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
Ⅲ-8 英歌(甲子英歌)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陆丰市 陆丰市甲子镇文化站
Ⅲ-43 麒麟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海丰县 海丰县文化馆(海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Ⅲ-43 麒麟舞(坂田永胜堂舞麒麟)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文体服务中心
Ⅲ-43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办事处大船坑麒麟协会
Ⅲ-43 麒麟舞(樟木头舞麒麟)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东莞市 东莞市樟木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东莞市樟木头镇体育管理服务中心)
Ⅲ-45 灯舞(沙头角鱼灯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市盐田区沙溪沙头角鱼灯舞艺术服务中心
Ⅲ-53 禾楼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郁南县 郁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Ⅲ-54 蜈蚣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汕头市澄海区文化馆
Ⅲ-58 鹤舞(三灶鹤舞)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珠海市 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老干部活动中心)
Ⅲ-60 瑶族长鼓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Ⅲ-60 瑶族长鼓舞(小长鼓舞)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Ⅲ-100 跳花棚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广东省化州市 化州市文化馆
声明:以上广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广东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介绍
跳花棚明朝时期从福建传入,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属于傩舞。它有固定的“科本”(演唱台本),共分接神、安座、开棚门、小孩儿、道叔、秀才、后生唱歌、依前、陈九、锄田等十八科(场),多表现农事耕耘、男女情感、生活趣谈,意在驱邪除恶,祈求风调雨顺、物阜民安、五谷丰登。2011年05月23日,跳花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在传统的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久远并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具有强烈宗教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傩舞是赣傩的主要表演形式,素有中国舞蹈"活化石"之称。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傩舞的组织称为“傩班”,成员一般有八至十余人,常有严格的班规。傩舞常在傩仪仪式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和节目表演阶段出现,各地的傩舞节目丰富,兼具祭祀和娱乐的双重功效。2006年5月20日,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龙舞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龙舞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 【 详细>>】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传统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由男子表演,有歌颂英雄的含义。2006年5月20日,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联合申报的“英歌(普宁英歌、潮阳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女英歌矫健优美,柔中带刚,表演起来轻盈活泼,飒爽多姿,表现了喜悦欢乐的心境和热烈的情绪,适合于喜庆的游行。 【 详细>>】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狮舞的生动描写。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根据狮子假型制作材料和扎制方法的不同,各地的狮舞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 详细>>】
麒麟舞也称为“武”麒麟,是中国明代宫廷舞蹈表演,南明灭亡时流传于民间。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两人配合默契,以此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逢年过节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2011年5月,睢县、侯马、深圳、东莞申报的“麒麟舞”被国务院以扩展项目名录形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麒麟舞”项目中。 【 详细>>】
禾楼舞是广东省郁南县的一种传统民俗文艺娱乐节目,被称为是传统舞蹈中的“活化石”。禾楼舞是云浮市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中原神农氏的神话传说,主要流传于南江流域地区的郁南县连滩镇一带。该舞是古时百越乌浒族人(壮族祖先)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舞蹈。禾楼舞的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审美价值。2008年06月07日广东省郁南县申报的禾楼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鹤舞起源历史悠久,朝鲜族独有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它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研究的价值,对于研究朝鲜族舞蹈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民族舞蹈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鹤舞主要通过模拟鹤的悠闲动作,搭颈、啄鱼和摆臂等动作,描绘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态,形象地表现了朝鲜族人民崇敬仙鹤的精神信仰和对善与美的强烈追求。 【 详细>>】
灯舞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舞。主要在元宵节表演,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灯舞源于灯节,是灯的制作工艺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彩灯作道具的舞蹈形式,因灯的造型不同而有各种名称,其表演以南方见长。明、清两代己盛行灯舞,清代文献中记载比较多。灯舞主要在夜晚表演,彩灯照耀中灯、人相映情趣盎然,或通过彩灯形成不同的队形、图案,或摆成“吉祥”“天下太平”等字样,或在变化与穿插中表现各种意境。 【 详细>>】
中国瑶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现在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2008年6月7日,瑶族长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原则之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还不断地将天才般的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998人,以下是名单。
中国十大傩舞非遗项目 中国傩舞哪里最出名 傩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傩”文化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作为中国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那么,中国哪里的傩舞最著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傩舞非遗项目,包括南丰傩舞、婺源傩舞、永靖傩舞、乐安傩舞、爱社傩舞、萍乡耍傩神、邵武傩舞、湛江傩舞、浦南古傩、祁门傩舞,一起来看看傩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灯舞非遗项目 中国民间灯舞哪里最有名 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舞,即有灯、有舞,中国传统民间舞,常见的有龙灯舞、狮子灯舞、鱼灯舞、蚌灯舞等,那么,民间灯舞哪里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花鼓灯、青田鱼灯舞、余杭滚灯、黄龙溪火龙灯舞、莆田九鲤灯舞、郧阳凤凰灯舞、东至花灯舞、青田百鸟灯舞、苏家作龙凤灯舞、龙岩采茶灯,其中,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间舞蹈,一起来看看中国民间灯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秧歌非遗项目 国内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名单
我国有名的非遗秧歌有哪些?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就有昌黎地秧歌、抚顺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歌等。下面本文整理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非遗项目名单,一起了解下吧!
中国十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代表性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中国拥有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万余项,其中,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43项,那么中国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中国传统医药代表针灸、中国传统体育游艺类代表太极拳、中国传统音乐代表古琴艺术、中国传统美术代表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民俗代表春节、中国传统戏剧代表京剧、中国传统舞蹈代表秧歌、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代表牛郎织女等,了解更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遗,请浏览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