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换季常见疾病 四季交替防治“换季病”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温暖·生活家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一些疾病受到季节制约而引起发病的季节变化。从疾病发生过程看,内因即人体的抗病能力是关键。人的抗病能力主要取决于免疫系统,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换季时气温、湿度等方面都会发生改变,如果不注意,有可能会惹上疾病。那么春夏秋冬换季常见疾病有哪些?四季交替防治“换季病”?

一、春夏交替防治“换季病”

1保证卫生防肠道病

夏季,食物易腐败变质,食物和水里的细菌数量比冬天多,一旦饮食不当,易出现腹泻、腹痛,伴有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引发细菌性肠炎、急性胃肠炎及急性菌痢等发生。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昆虫传播等,常见的有病菌、病毒经人的口进入肠道后,在消化系统内生长繁殖,从而发病。平时烹调食品一定要熟透;定期消毒餐具;食用蔬菜必须采用“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安全方法,以去除残留于蔬菜中的农药;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

2红眼病应防止传染

初夏频繁的雨水天气,导致空气中湿度较大。而红眼病(即急性流行性结膜炎)常在高温高湿的雨水季发作、流行。

由于红眼病潜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时内较易发病。一般情况下,患者会自觉双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分泌物为水样、球结膜常有点状、片状出血等症状。因此,得了红眼病,一要防止传染,二要及时治疗。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专人专用。怕光的患者可戴深色眼镜,以防止强光灼伤眼睛。

而对于红眼病来说,预防则是第一位的。注意个人及眼部卫生,少去人多的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3皮肤干燥防真菌感染

由于真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2~36℃。因此,真菌引起的足癣、手癣、股癣、花斑癣在夏天尤其好发,轻者表现为丘疹、水泡、红斑、脱皮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糜烂、皲裂等。

尤其是夏天,脚部易出汗,应及时清洗但忌用碱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忌光脚穿胶鞋等不透气的鞋子。此外,不要共用洗漱用品、混穿拖鞋、混用毛巾等,减少相互感染的机会;饮食上保证营养忌辛辣等。

二、夏秋交替防治“换季病”

1、夏秋之交常见的“换季病”

夏秋交替,早晚温差增大,感冒发烧的人多了起来。临安中医院医生指出,秋季感冒多为风寒和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早期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咽喉痒等症状,还会有无汗、头痛、咳嗽,甚至四肢酸痛等症状。风热感冒的症状有咽喉红肿疼痛、口感微渴、咳嗽、痰液黏稠等。

气温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可导致腹泻。秋季的腹泻还伴有呕吐、腹痛、全身乏力、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此外,夏秋之交,各种过敏源增多,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复发等,出现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另外空气中植物花粉的浓度也比较高,一些过敏体质的人经过呼吸道吸入,发生过敏反应。比如秋季过敏性皮炎,皮疹多局限于颜面、颈部,表现为轻度红斑、水肿,略隆起或伴有少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有的表现为眼周或颈部红斑,水肿不明显;有的还可为湿疹样改变,轻度苔藓化皮疹,时有糠皮样鳞屑,常伴有瘙痒。

忽冷忽热的天气,会使人体血管时常处于扩张和收缩状态,威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比如高血压。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的症状。中医院的潘医生说:“现在的年轻白领常坐办公室,吃得好又少运动,压力大,也容易得一些心血管疾病。一部分高血压与遗传有关,家里父母得高血压的,子女有患高血压的可能,研究近几年来医院就诊的病患发现,现在的心血管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2、积极预防“换季病”

在预防感冒上,要适当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在预防肠胃疾病要多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事物,隔夜隔餐的饭菜不要食用。中医建议,可以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蜂蜜、萝卜、西红柿、藕、黑芝麻、山药、枸杞子、沙参、麦冬等,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含有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番茄、菜花、柑橘,尽量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另外,天气转凉,人的胃口变好,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增加肠胃功能负担。

在预防皮肤过敏方面,除了挑选适合自己的护肤品,中医还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经常洗头,养成每天洗头的习惯,可防止敏感物质如灰尘、花粉等附着在头发上,进而引发皮肤过敏。保持皮肤清洁,经常用冷水洗脸,以增强肌肤抵抗力。

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上,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规律,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医生建议市民的家里最好备有血压测量仪,定时测量,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防患于未然。医生告诉笔者一般不同时间段,甚至不同的手去测量血压都不同,一般是用与心脏比较近的左手测量,上限在140,下限在90

三、秋冬交替防治“换季病”

1谨防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多发季节在秋末初冬。其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水源、食品传播感染,易在学校出现暴发。预防措施上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培养饭前饭后洗手。

2谨防流感和伤风。当前温差比较大,早晚较凉,气候干燥,病毒、细菌容易传播。流感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痛、软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应注意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谨防流行性出血热。根据疾病流行规律,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季节主要在冬春季。在流行季节,如一旦发现有突然出现高热、“三红”(面红、颈红、胸部红)和“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等流行性出血热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4谨防甲、戊型病毒性肝炎。这两种病分别是由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肝肿大,可伴有黄疸症状。各年龄组人群对甲、戊肝均易感,好发年龄主要为15岁以上的青壮年。甲、戊肝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水、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每年冬春季为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好发季节;食用无证食品,个人卫生习惯差等仍是感染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四、冬春交替防治“换季病”

1、按照人的正常生物钟起居作息, 尽量不熬夜,避免过度疲劳。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保护免疫系统,耐受病毒侵扰

2、家居、办公室要注意通风透气,不要老是紧闭门窗

3、多喝水,多吃带点酸味的水果,这类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其抗氧化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抵抗力

4、保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一天要睡8小时,中青年睡眠时间最好不要少于7小时

5、不要吃辛辣和太过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胃肠功能,削弱抵抗力

6、少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去,如商场、酒吧、卡拉OK厅、游戏厅等

7、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8、适当运动。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常见身体问题中医疗法 各种常见不适中医辩证与调理
中医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中医中包含了对各类常见身体问题的诊疗方法,其中,中医辨证是中医临床思维的一种中药形式。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各种常见不适中医辨证与调理吧。
中医 中药 ★★★★
3414 26
不同人群常见问题有哪些?男女老少身体不舒服怎么办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同人群面临着各种健康问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合理的饮食、缺乏运动,以及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都可能引发躯体或心理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不同人群常见问题有哪些?男女老少身体不舒服怎么办?下面将探讨不同人群常见的健康问题及其调理预防措施,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维护健康。
男性健康养生 常见病/小病 ★★★★
6427 150
低头族的危害有哪些 如何拯救总是玩手机的低头族?
现代人的生活似乎离了手机可能“活不了”,大多数人只要有空都在玩手机:走路低着头刷手机、吃完玩手机、工作闲暇时间也玩手机······手机里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是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低头族的危害在于会造成眼睛疲劳、近视散光加重、颈椎病、引发肌肤问题,还会造成不良体态影响气质,甚至有时候还危害人身安全。那么,如何拯救手机“低头族”?如何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呢?下面和maigoo生活小编一起来看看如何告别低头族吧!
春夏秋冬换季常见疾病 四季交替防治“换季病”
一些疾病受到季节制约而引起发病的季节变化。从疾病发生过程看,内因即人体的抗病能力是关键。人的抗病能力主要取决于免疫系统,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换季时气温、湿度等方面都会发生改变,如果不注意,有可能会惹上疾病。那么春夏秋冬换季常见疾病有哪些?四季交替防治“换季病”?
尿酸高吃什么降得快 十种降尿酸最好最快的食物清单
尿酸升高与嘌呤代谢异常有关,除了多喝水,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也可以辅助降低尿酸水平,那么吃什么能降尿酸?全谷物、柑橘属水果、十字花科蔬菜、乳制品、绿茶、苹果、冬瓜、薏米、芹菜、海带等是降尿酸食物排名前十名,下面和MaiGoo网小编一起看看降尿酸食物一览表吧。
降尿酸食物 饮食健康 ★★★
218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