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露节气喝什么茶养生
白露节气标志着天气转凉、湿度降低,此时秋燥加重且昼夜温差大,易出现咽干鼻燥、皮肤紧绷、干咳少痰等症状,适合饮用兼具润燥养阴、温肺健脾功效的茶饮。
1、白茶
白露时天气转凉,白茶的“甘润”特性可缓解秋燥引起的口渴、咽干,同时其温和的属性不易刺激脾胃,适合秋季养护脾胃功能。
2、乌龙茶
秋季容易感到困倦,乌龙茶的咖啡因能提神醒脑,缓解疲劳。其发酵程度适中,既能通过生津润燥缓解秋燥,又不会因过于寒凉或温热而影响身体平衡。
3、普洱茶(熟茶)
白露后早晚温差大,熟茶的“温润”特性可温暖身体,驱散寒气。其丰富的茶多糖能增强免疫力,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消化,适合秋季脾胃功能较弱时饮用。
4、菊花茶
秋季干燥易上火,菊花茶可清热解毒、润燥明目,缓解秋燥引起的目赤肿痛、咽喉干痛等症状。此外,其清香气味还能舒缓情绪,缓解秋季容易出现的烦躁感。
5、陈皮茶
白露后气候转凉,脾胃容易受寒气影响,陈皮的温性可温暖脾胃,其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分泌,缓解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此外,秋季空气干燥,人体易生“燥痰”,陈皮有理气燥湿的作用,可帮助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
6、桂花茶
桂花能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对秋季因干燥引起的轻微咳嗽、喉咙不适有缓解作用。其香甜的气味还能舒缓情绪,改善秋季抑郁倾向。
二、白露节气养生茶饮配方
1、银耳百合枸杞茶
配方:银耳(干)15g、百合(干)10g、枸杞10g、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泡发撕朵,与百合煮30分钟至出胶,加枸杞、冰糖煮5分钟。
功效:银耳补津液,百合润肺止咳,枸杞养肝,适合咽干、干咳、皮肤干燥者。
2、秋梨麦冬玉竹茶
配方:秋梨1个(带皮切块)、麦冬10g、玉竹10g、甘草3g、蜂蜜1勺。
做法:麦冬、玉竹、甘草煮20分钟,加梨块煮15分钟,放温后加蜂蜜。
功效:秋梨润燥,麦冬养阴,玉竹止渴,缓解喉咙干痛、声音嘶哑。
3、陈皮山楂麦芽茶
配方:陈皮5g、山楂干5g、炒麦芽5g、红枣2颗(去核)。
做法:材料洗净,沸水冲泡焖15分钟,可反复冲泡。
功效:陈皮理气,山楂消食,麦芽健脾,适合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者。
4、三白润燥茶(白萝卜+白茅根+茯苓)
配方:白萝卜50g、白茅根15g、茯苓10g、冰糖适量。
做法:白茅根、茯苓煮15分钟,加白萝卜煮1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白萝卜清热,白茅根生津,茯苓祛湿,适合湿热体质(口干、便秘)。
5、桂花枸杞红茶
配方:干桂花3g、枸杞10g、红茶5g(或熟普洱)、红糖适量。
做法:红茶洗茶后,与桂花、枸杞、红糖用温水冲泡焖5分钟。
功效:桂花温肺化痰,红茶驱寒,适合体寒者缓解受凉咳嗽、情绪低落。
6、姜枣陈皮茶
配方:生姜2片、红枣3颗(去核)、陈皮5g、红糖适量。
做法:材料煮10分钟,加红糖饮用。
功效:生姜散寒,红枣补气,陈皮理气,适合秋分后防风寒感冒。
7、沙参麦冬桔梗茶
配方:沙参5g、麦冬5g、桔梗3g、胖大海1颗(可选)。
做法:保温杯沸水冲泡焖20分钟,可反复冲饮。
功效:养阴利咽,适合用嗓多、久坐人群缓解咽干。
8、菊花枸杞麦冬茶
配方:杭白菊3g、枸杞10g、麦冬5g、冰糖适量。
做法:沸水冲泡焖10分钟,适合轻微上火(目赤、口干)者。
三、白露节气饮茶注意事项
1、体质适配
体寒者少用秋梨、胖大海,多喝陈皮、红茶;湿热体质(口苦、长痘)慎喝温补茶(如桂花红糖茶)。
2、饮用时间
空腹不喝浓茶/寒凉茶,睡前2小时避免含咖啡因茶(如红茶、绿茶)。
3、饮用方式
茶宜温热饮,冷茶易致脾胃不适。
4、食材新鲜
干货(如银耳、百合)密封防潮,新鲜食材(梨、萝卜)现煮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