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露节气喝什么茶好
寒露节气,气候逐渐转凉,空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咽干、唇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从中医养生角度来说,此时适合饮用具有温润、润燥、提神等功效的茶。
1、乌龙茶(青茶)
寒露时节昼夜温差大,乌龙茶的温和属性可帮助调节身体寒热平衡,其润燥效果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痒,同时提神醒脑,改善秋季容易出现的困倦感。
2、红茶
寒露后天气渐凉,红茶的温热属性可温暖脾胃,促进血液循环,驱散体内寒气,尤其适合脾胃虚寒、手脚冰凉的人群。其丰富的营养成分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抵御秋季流感。
3、普洱茶(熟茶)
寒露时节人们常因饮食偏温补而导致消化不良,熟茶中的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其温润的特性既能滋养脾胃,又能缓解秋燥引起的皮肤干燥,且熟茶的降脂效果还能帮助减少秋季高脂肪饮食带来的负担。
4、菊花茶
虽然寒露气候转凉,但秋燥仍可能伴随“余热”,菊花茶可清除体内燥热,缓解目赤肿痛、头晕脑胀等症状,其明目功效也适合长期用眼的人群。搭配枸杞饮用,还能增强滋阴润燥的效果。
5、陈皮茶
寒露时节空气干燥,人体易生痰咳嗽,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缓解秋燥引起的咳嗽、痰多,同时改善脾胃气滞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
6、桂圆红枣茶
寒露后气温下降,气血不足的人群易出现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等症状,桂圆红枣茶可补气养血、暖身驱寒,尤其适合女性饮用,能缓解经期不适。
二、寒露节气养生茶饮配方
1、姜枣红茶
材料:生姜3片、红枣3颗、红茶5克。
做法:生姜切片,红枣去核。将生姜、红枣放入锅中加水煮沸,转小火煮10分钟。加入红茶焖泡3分钟即可。
功效:生姜驱寒,红枣补血,红茶暖胃,特别适合手脚冰凉的人群。
2、桂圆红枣红茶
材料:红茶5g、桂圆肉10g、红枣5颗(去核)、红糖1块。
做法:红枣去核切片,与桂圆、红茶一同放入茶壶,加水400ml,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5分钟,加入红糖搅拌至融化,趁热饮用。
功效:红茶温胃,桂圆、红枣补气养血,红糖暖身,适合寒露后畏寒、气血不足的人群,女性经期饮用可缓解不适。
3、菊花枸杞茶
材料:杭白菊5g、枸杞10g、蜂蜜1勺(可选)。
做法:杭白菊和枸杞用温水冲洗一遍,放入杯中,注入85℃左右的温水,焖泡5分钟。待水温降至40℃以下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菊花清热润燥,枸杞滋阴明目,蜂蜜润肺养颜,适合秋燥引起的口干、眼涩、疲劳人群。
4、陈皮普洱熟茶
材料:熟普洱5g、陈皮3g(切丝)、山楂干3g(可选)。
做法:熟普洱、陈皮、山楂干用沸水冲洗一遍,放入茶壶,注入沸水焖泡5分钟,可重复冲泡3-4次。
功效:熟普洱温润养胃,陈皮燥湿理气,山楂帮助消化,适合寒露后因进食肉类较多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还能降低血脂。
5、桂花乌龙茶
材料:乌龙茶5克、干桂花3克。
做法:乌龙茶用沸水快速冲洗一遍,倒掉第一泡。加入干桂花,用沸水冲泡,焖泡3-5分钟即可。
功效:桂花散寒暖胃,乌龙茶助消化,适合秋冬季节胃寒、食欲不振的人群。
三、寒露喝茶的注意事项
1、根据体质选择
体热者可适量饮用菊花茶、轻度发酵的乌龙茶;体寒者更适合红茶、熟普、陈皮茶等温热茶类。脾胃虚弱者避免过量饮用寒性茶(如生普、野菊花茶),以免刺激肠胃。
2、控制饮茶时间和量
晚上避免饮用浓茶,以免咖啡因影响睡眠。每日饮茶量以500-1000毫升为宜,分2-3次饮用,避免空腹喝茶,以防低血糖或肠胃不适。
3、搭配饮食润燥
饮茶时可搭配润肺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增强润燥效果;避免搭配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秋燥。
4、注意茶的冲泡方法
乌龙茶、红茶等适合用100℃沸水冲泡,以激发香气和滋味;菊花茶水温可稍低(85-90℃),避免破坏营养成分。熟茶、陈皮茶可多次冲泡或煮饮,但煮茶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茶汤过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