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国家级非遗名单公布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入围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江苏地处黄海之滨、长江下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江苏文化主要由“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等组成。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苏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就有建湖杂技、撂石锁(海陵撂石锁)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江苏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江苏国家级非遗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Ⅵ-48 建湖杂技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江苏省建湖县 江苏省杂技团(盐城市杂技团、江苏杂技培训中心)
Ⅵ-64 撂石锁(海陵撂石锁)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

声明:以上江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江苏国家级非遗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项目介绍
建湖杂技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境内的汉族传统杂技艺术。历史上,该县庆丰镇所属八十三华里方圆内的十八个村庄,统称叫作:“十八团”。这里的杂技艺术源远流长。它跟河北吴桥、山东聊城齐名,是中国杂技艺术三个发祥地之一,以具有独特的汉族文化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饮誉中外。20世纪以后著名的江苏省杂技团、盐城市杂技团均就源于“建湖十八团”。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撂石锁是一种古老的武术功力项目,产生于唐宋时期。长期在开封回族群众中广为流传。清代及民国时期,开封曾涌现出周开元、沈少三等不少撂石锁高手。1953年,开封石锁名家沈少三还被请到中南海怀仁堂做石锁表演,赢得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首长的拍手称赞。多次获得一等奖,从而使开封石锁名扬全国。2011年6月23日,撂石锁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非遗名录】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方面。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设立“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又称联合国非遗名录。代表作的评选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每次一国只可申报一项,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2008年起不再公布,改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替,新名录于2008年公布的第一批即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三个批次的合计。截至202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730个。下面本文整理2001-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2001-2024年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名单,具体各国的非遗文化的项目请查看下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
4.4w+ 76
上海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海有哪些非物质文化?据maigoo小编所知,上海现有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220项,其中包括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曲艺、传统体育和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本文整理了上海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沪剧、锣鼓书、上海绒绣、顾绣、越剧、浦东说书、毛笔制作技艺等,还为大家盘点了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了解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市 ★★★
2.9w+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游艺杂技
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常见的有隐约、戏剧、曲艺、舞蹈和游艺杂技等,这些文化底蕴与深度在传承与发展中,可以通过美妙的舞姿、动听的声音与动人的故事、充满魅力的表演等形式将这些优秀文化传达和讲述给后人。今天MAIGOO小编就来为您盘点一次常见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湖南十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那么,湖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小编整理了湖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湘绣、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湘剧、湖南花鼓戏、安化黑茶及制作技艺、湖南皮影戏、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湘昆、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等,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省 ★★★
5.3w+ 86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原则之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还不断地将天才般的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998人,以下是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