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福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福建,全国唯一名字冠福的省份。福文化,是充满幸福感的福建文化。千百年来,福建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在祖国东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双手和智慧努力开拓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断孕育出独特的福文化。福文化融于闽山闽水,根植于八闽儿女心中,是人们心中最质朴的心愿,也激发着这片土地上最具创造力的实践。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梨园戏、莆仙戏、永安大腔戏、四平戏、闽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Ⅳ-2 梨园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泉州市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
Ⅳ-3 莆仙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莆田市 莆田市艺术研究所
Ⅳ-4 潮剧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福建省云霄县 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
Ⅳ-10 永安大腔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永安市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村镇建设规划站)
Ⅳ-11 四平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屏南县 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
Ⅳ-11 四平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政和县 政和县文化馆
Ⅳ-32 泰宁梅林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泰宁县 泰宁县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Ⅳ-33 闽西汉剧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龙岩市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
Ⅳ-45 闽剧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福州市 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Ⅳ-46 寿宁北路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寿宁县 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
Ⅳ-48 高甲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泉州市打城戏传承中心、泉州市打城戏传习所)
Ⅳ-48 高甲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厦门市 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
Ⅳ-48 高甲戏(柯派)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福建省晋江市 晋江市高甲柯派表演艺术中心
Ⅳ-53 越剧(尹派)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
Ⅳ-64 歌仔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
Ⅳ-64 歌仔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厦门市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
Ⅳ-92 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市提线木偶传承保护中心(泉州市木偶剧团)
Ⅳ-92 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晋江市 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Ⅳ-92 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
Ⅳ-92 木偶戏(闽西客家木偶戏) 传统戏剧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福建省龙岩市
Ⅳ-114 打城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泉州市打城戏传承中心、泉州市打城戏传习所)
Ⅳ-115 屏南平讲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屏南县 屏南县漈头平讲戏传习所
Ⅳ-160 平讲戏 传统戏剧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福安市 福安市平讲戏艺术传承中心
Ⅳ-166 杂剧作场戏 传统戏剧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三明市
声明:以上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剧名单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福建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项目介绍
莆仙戏,因形成于兴化地区(今莆田、仙游),用兴化方言演唱,故俗称“兴化戏”。 1952年经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更名莆仙戏。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惠安县北部及福建南部兴化话流行的地区。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 详细>>】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最初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它的足迹曾遍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语系地区和台湾省,还流传到华侨居住的南洋一带。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之一。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梨园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尚保留不少南戏剧目和音乐。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已有“潮泉二部”的《荔镜记》刊本,可见当时梨园戏已经流行。清末,高甲戏在泉州地区迅速崛起,歌仔戏也随即在漳州、厦门地区广为流传。 【 详细>>】
闽西汉剧,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福建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他脱胎于外来剧种,吸收闽西客家方言和民间音乐而逐步形成独具风格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和闽南部分地区,播及台湾、东南亚。代表剧目有《大闹开封府》、《百里奚》、《兰继子》、《二进宫》、《大闹开封府》、《贵妃醉酒》等;优秀表演艺术家有蔡迈三 (1898~1972)、张全镇(1886~1948)、钟熙王、林南辉(1898~1952)、陈坤福(1906~1986)、邓玉璇等。2006年5月20日,闽西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地方戏曲之一。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2006年5月20日,由福州闽剧院申报的“福州闽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增多。 【 详细>>】
潮剧,因形成于广东潮汕地区而得名,俗称“潮调”、“潮音戏”、“白字仔戏”,明末已在闽南的诏安、云霄、平和、东山、漳浦、南靖等地广为流传,与梨园戏关系密切。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阳麻沙出版的《荔镜记》剧目,用“泉、潮二腔”演唱,同时,吸收南音的音乐曲调。它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高腔是明代弋阳腔与后来的青阳腔流变派生形成的诸声腔剧种。在几百年的流变过程中,弋阳腔各分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与各地民间音乐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由此形成各地高腔不同的音乐风格。西安高腔形成于浙江衢州,因衢州古称西安而得名。它是在弋阳腔影响下形成的地方戏,最迟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以衢州为中心,流传于浙江的温州、金华及江西东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 【 详细>>】
歌仔戏,普通话:Ge Zai Xi,闽南语:gua a hi,是福建及台湾的地方传统戏曲之一。起源迄今约有百余年历史,相传歌仔戏是由福建漳州地区的“歌仔”(锦歌),结合车鼓小戏之身段与地方歌谣小调发展而成。“歌仔”原为说唱艺术,自明代以降即流传于漳州地区,锦歌为每首四句的传统民间小调(以七言或五言为一句),原先仅是描述日常生活的歌谣,后来才发展成演唱地方故事的小调。2006年5月20日,歌仔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昆曲十大经典代表作 昆曲10大名段欣赏 牡丹亭上榜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很多昆曲名作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昆曲十大经典代表作,包括: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十五贯、鸣凤记、清忠谱、浣纱记、宝剑记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沪剧十大经典名曲 最好听的沪剧选段 沪剧十大金曲
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1941年正式改称沪剧,它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那你对于上海沪剧都有哪些了解呢?觉得最好听的沪剧选段是哪个?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沪剧十大经典名曲,如陆雅臣、罗汉钱、捉牙虫、秋海棠、冰娘惨史、雷雨、芦荡火种、魂断蓝桥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豫剧十大经典剧目 好听的河南豫剧 豫剧经典唱段大全
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很多好听的评剧选段都脍炙人口,maigoo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豫剧十大经典剧目,如朝阳沟、梵王宫、春秋配、程婴救孤、三上轿、白莲花、白蛇传、穆桂英挂帅、抬花轿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藏戏非遗名录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有哪些
国内藏戏非遗有哪些?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而著名的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拉萨觉木隆、日喀则仁布江嘎尔、日喀则迥巴、日喀则南木林湘巴、山南雅隆扎西雪巴等。下面MAIGOO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这些我国有名的传统藏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