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节气养生_饮食_旅游_健康问题_民俗风俗_诗词文案盘点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41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立秋,古称七月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的到来,预示着秋天即将拉开序幕,是自然界万物从盛转衰、由动趋静的序曲,但此时天气仍酷热难消。立秋也是丰收的季节,立秋日民间有祭祀土地神、晒秋的习俗;立秋养生以养收为原则,民间也有立秋贴秋膘、啃秋的传统。暑去凉来,秋高气爽,下面跟着MAIGOO节气小编一起来迎接秋天的开始吧。

立秋养生
立秋吃什么好
立秋十大养生食物
立秋养肺十大食物
立秋养阴生津十大食物
立秋养生要点
养肺防燥:

燥邪伤津,秋季有肺燥、肠燥、皮肤燥。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五脏中的肺,立秋养生首先要润肺防燥。

宁心安神:

立秋时节易秋燥和悲秋,此时应注重情绪调节,养阴除烦、宁心安神,避免过度悲伤或焦虑。

养阴补虚:

夏季湿热消耗的阴津亦未复原,又受秋燥耗伤,易导致气阴两虚,故应益气、生津、养阴。

调理脾胃:

立秋仍是三伏天,湿气阴邪困伤脾阳,养生应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

抵抗外邪:

初秋雨水多,须防湿气阴邪。可采用艾灸、拔罐、泡脚、饮食调理、运动等方式排湿寒。

立秋养生方法
饮食宜忌
立秋饮食原则是少辛多酸、清燥生津,选择清淡、润肺、养血的食物以养阴。减少可能加重秋燥或损伤脾胃的食物,避免过度食用寒凉、辛辣、油腻的食物。贴秋膘建议结合体质调整进补方式。
起居调整
睡子午觉,早睡早起,规律作息。每天最好22点左右入睡,中午睡30分钟左右午觉,缓解因夏季消耗过度引起的秋乏。
适当运动
适量运动忌大汗。立秋天气转凉,适合慢跑、散步、爬山、打太极等户外运动,运动量一点点增加,切勿太激烈。
情志调养
保持心态平和。静坐、闭目养神等可以调节气息、消除焦躁、养护心气,更好适应秋燥。
中国十大最美赏秋胜地
国内8月旅游十大好去处
八月开的十种花
立秋健康问题

换季流感
秋季温差大、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毒,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风燥感冒
秋燥伤肺,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出现干咳、咽干、鼻燥等问题。宜多喝温水,食用百合、银耳、梨等润肺食物。
腹泻/肠胃问题
儿童高发轮状病毒,成人易饮食不当引发肠胃问题,注意饮食卫生,餐具消毒,3岁以下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小儿手足口
肠道病毒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勤洗手、消毒玩具,避免患儿共用物品。
关节炎
夏季积寒未散,秋凉加重关节疼痛。立秋后注意关节保暖,热敷缓解,适度运动增强血液循环。
立秋防蚊驱蚊
  • 立秋后不仅有秋老虎,秋蚊子也异常“凶猛”。立秋后适宜的温度使蚊虫格外活跃,需大量吸血产卵或储备能量越冬。

    立秋做好防蚊措施,保持环境卫生干燥,外出尽量穿长袖长裤、浅色衣物,在家使用蚊帐、电蚊拍、驱蚊液等防蚊工具,蚊虫较多可以喷洒化学杀虫剂。

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时间

  •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时间通常在公历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交节。【详细>>

立秋气候
  • 立秋节气预示着秋天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秋风渐起,秋雨频繁,农作物开始成熟。

    但立秋并不是酷热天气的立即终结。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还处在“秋老虎”的余威之下,热气消散和气温降低都尚需时日,所以常常是“秋已立,暑难消”。

立秋的风俗讲究
立秋节气十大习俗
01
祭祀土地神 民间传统习俗周代天子曾亲率百官至西郊迎秋
综合指数:85.9
02
啃秋 食瓜习俗流行于中国南北多地
综合指数:84.3
03
晒秋 典型的农俗现象流行于湖南/广西/安徽等山区
综合指数:82.7
04
贴秋膘 源于北方习俗/盛行于华北和东北进补恢复元气
综合指数:81.1
05
秋忙会 部分地区举行经营贸易大会多在农历七八月举行
综合指数:79.5
06
摸秋 源于古代祈子文化流行于江淮/西南等地
综合指数:78.5
07
躺秋 流行于江淮地带静享秋光
综合指数:76.9
08
戴楸叶 立秋时佩戴楸叶可保平安
综合指数:75.3
09
洗秋澡 养生习俗
综合指数:73.7
10
放秋令 放风筝/放灯笼/放孔明灯等
综合指数:72.1
立秋的禁忌有哪些

  • 农业生产禁忌
    民间认为立秋当天在田间行走会影响庄稼成熟;湖北、河南等地认为立秋当天雷电会导致粮食减产;部分地区忌讳立秋下雨。
  • 健康养生禁忌
    中医认为秋燥伤肺,应忌辛辣油腻‌;慎贴秋膘,营养不良者可适量进补,特殊人群须根据体质适当进补。
  • 日常生活禁忌
    现代养生强调“立秋三不做”不生气、不贪凉、不暴饮暴食,以稳定情绪适应季节变化;忌吹冷风、湿发入睡,避免寒气引发感冒或血压波动。
立秋诗词文案
立秋节气十大古诗词
01
《新秋》 唐·齐己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综合指数:85.5
02
《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综合指数:84.4
03
《渔家傲·七夕立秋》 宋·秦观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
综合指数:82.7
04
《立秋日闻蝉》 宋·杨万里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综合指数:81.1
05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清·纳兰性德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
综合指数:79.5
06
《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唐.元稹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综合指数:78.1
07
《立秋》 宋·方岳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综合指数:77.0
08
《立秋》 唐·刘言史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综合指数:75.4
09
《立秋》 宋·王十朋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
综合指数:73.8
10
《立秋日》 唐·令狐楚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综合指数:72.2
立秋农谚俗语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秋降雨利于农作物丰收,黄金比喻成熟庄稼。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强调立秋前后多次降雨对稻米品质的提升作用。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扇子。
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
提示立秋后土壤管理要点。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依据立秋时间前后判断秋后气温走势。
‌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农历七月立秋利于作物成熟丰收;六月立秋可能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立秋节气金句
莲深不知夏去,叶落方知秋来‌。
长夏至此为初秋,人生至此为丰盈。
落叶知秋风渐凉,岁月如梭常忆往。今日,立秋。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人间忽晚,山河已秋,所有夏天的未完成,趁秋天去完成。
一个转身,夏天便成了故事,往日不再,只愿夏日遗憾与秋色平分。
秋意只是浮云,“贴秋膘”才是王道。别拦我,让我做个安静的吃货!
秋天,天空分外晴朗,白云也绽露笑容。高高的白杨树在哗哗地鼓掌,风在悄悄地把喜讯传送。更多>>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立春】节气介绍_农事气候_养生饮食_打春诗词
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此时的大地生气始发,万物复苏,也是百姓开始筹划一年农事的开始。立春的习俗大多与农事相关,有迎春、咬春、鞭春牛等祭祝祈年活动。本期专题从立春的含义、农事、习俗、养生、还有诗词各方面带大家了解立春,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季新的轮回,感受万物消融的美好春光。
立春 二十四节气 ★★★
5283 221
立秋节气为什么容易生病 立秋容易生什么病
立秋疾病高发是气候突变、过敏原增加、免疫力调整滞后及病原体活跃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立秋节气有哪些常见病?小编了解到,换季流感、风燥感冒、腹泻肠胃病、咽喉炎、心脑血管疾病、小儿手足口病、关节炎等是立秋前后容易得的病,除了针对性进行防护,还要注意卫生,均衡饮食,保证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夏季节气怎么养生 立夏_小满_芒种_夏至_小暑_大暑养生宝典
夏季节气怎么养生?夏天的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六个。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阳气外发,伏阴在内,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要注意养心。“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下面,就来看看夏季节气养生宝典吧。
二十四节气 夏季 ★★★
6906 95
立秋的寓意和象征风俗 立秋的节气风俗是什么
立秋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意味着多个层面的变化和开始,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界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立秋不仅是自然界季节转换的标志,也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和文化情感的寄托。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立秋的寓意和象征以及立秋的节气风俗。
10首经典立秋古诗词精选 关于立秋节气的诗句大全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秋三候有: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历来关于立秋的诗词作品有不少,本文MaiGoo小编就为盘点了十首最经典的立秋古诗词,包括《新秋》《秋词二首》《渔家傲·七夕立秋》《立秋日闻蝉》《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等,一起来品鉴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