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商场随处可见各种包装饮用水,像矿泉水、纯净水、天然水、矿物质水、弱碱性水、苏打水、电解质水、蒸馏水、富氢水......等,很多消费者不免疑问,到底哪种饮用水好呢?以下maigoo小编从水源、执行标准、处理方式、主要成分、特点、口感等方面为你汇总整理了各类饮用水的区别及对比信息,告诉你矿泉水纯净水天然水饮用水哪个好。
类型 | 定义 | 水源 | 执行标准 |
矿泉水 | 地下深层水源,含特定达标矿物质 | 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钻井采集 | 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 |
纯净水 | 去除所有杂质和矿物质的纯水 | 自来水或符合标准的水源 | GB 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 |
天然水 | 取自自然水源(非公共系统),最小化处理保留矿物质 | 山泉、水库、冰川水等 | 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 |
矿物质水 | 纯净水中人工添加矿物质 | 自来水或纯净水 | GB 19298-2014(同包装饮用水) |
自来水 | 经水厂净化消毒后通过管道输送的生活用水 | 地表水(江河湖泊)、地下水 | 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蒸馏水 | 通过高温蒸馏得到的纯水 | 符合标准的水源 | GB 17323-1998(同纯净水) |
弱碱性水 | pH>7.0(通常7.5-8.5) | 各类水源 | 无专属国标(企业标准为主) |
苏打水 | 含碳酸氢钠的弱碱性水 | 天然或人工添加 | GB/T 10792-2008《碳酸饮料》(人工合成)或企业标准 |
电解质水 | 添加电解质(钠、钾、镁)的运动饮料类水 | 自来水或纯净水 | GB 710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 |
富氢水 | 溶解游离氢分子(H₂)的水 | 各类水源 | 无专属国标,参考企业标准 |
类型 | 处理方式 | 主要成分 |
矿泉水 | 物理过滤,保留矿物质 | 水、天然矿物质(如偏硅酸、钙、镁、钾等) |
纯净水 | 蒸馏、反渗透、超滤等深度净化,去除所有杂质、矿物质 | 几乎只有水分子(H₂O) |
天然水 | 沉淀、过滤、杀菌(不改变水质天然成分) | 水、天然钙镁离子、碳酸氢盐等(含量因水源而异) |
矿物质水 | 深度净化后添加人工矿物质 | 水、人工添加矿物质(如钾、镁离子) |
自来水 |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氯消毒为主) | 水、余氯、钙镁离子、微量元素(因水源而异) |
蒸馏水 | 高温蒸发→冷凝收集,去除所有非水成分 | 纯水(H₂O),几乎无其他物质 |
弱碱性水 | 电解或添加矿物质(如碳酸氢钠) | 水、碳酸氢盐、钙镁离子(视水源和处理方式) |
苏打水 | 注入二氧化碳或添加碳酸氢钠 | 水、碳酸氢钠、二氧化碳(部分含) |
电解质水 | 添加电解质+糖分 | 水、电解质(Na⁺、K⁺、Cl⁻)、糖分(部分含) |
富氢水 | 通过电解、高压溶氢等将氢气溶解于水中 | 水、溶解氢(H₂),可能含其他矿物质(视水源) |
类型 | 特点 | 口感 | 适合人群 |
矿泉水 | 矿物质含量稳定,含天然微量元素,pH 值多为中性偏碱 | 口感柔和,微甜,具体因矿物质类型而异 | 需补充矿物质人群、日常饮用水偏好者 |
纯净水 | 纯度高,无杂质,pH 值接近 7(中性) | 清爽无味 | 对水质纯度要求高的人群(如冲奶粉、泡茶、泡咖啡)、不喜矿物质口感者 |
天然水 | 无人工添加;保留天然微量元素 | 清甜微润 | 日常补水,追求天然口感者 |
矿物质水 | 矿物质含量可控,但非天然来源,成本较低 | 口感接近矿泉水,但矿物质味较淡 | 偏好特定口感者,非长期饮用选择 |
自来水 | 价格低廉,供应稳定,可能含余氯和矿物质 | 略带氯味或漂白粉味 | 普通人群(建议煮沸饮用) |
蒸馏水 | 纯度极高,无任何矿物质,pH 值中性,医疗和工业用途多,不适合日常饮用 | 口感极淡,接近无味 | 实验室用水、医疗用水、需严格控制矿物质摄入的场景 |
弱碱性水 | pH 值偏碱,商业炒作居多,胃酸会中和其碱性 | 口感微甜,柔和 | 胃酸过多者、追求碱性水质概念的人群 |
苏打水 | 弱碱性,可中和胃酸,气泡款口感清爽 | 微刺激感 | 胃酸过多、消化不良者,或作为饮品调味 |
电解质水 | 快速补充电解质,缓解疲劳 | 甜/微咸,清爽 | 运动后、出汗多、电解质流失人群、脱水人群 |
富氢水 | 抗氧化概念强,功效缺乏临床验证,氢气易挥发 | 口感接近普通水,无特殊味道 | 保健概念追求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