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桥头镇内的黄柏峪村盛产青、紫云石,也称松花石,这种石材石质坚硬,花纹自然美观,色泽明亮,纯净无瑕。本溪桥头石雕以青、紫云石为基材,雕成各种形状的砚石,不用着色,异彩天成,用起来滑不流墨、涩不磨笔,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本溪桥头石雕艺术无论造型或构图,方法多种多样。论其特点可分为两类:一类书面充盈,紧凑饱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富于装饰性。另一类书面简洁大方,疏密相同,构图大势开合,如同收画艺术,且以浅浮雕、线雕为主,擅长用光线映亲筋物。
1、砚台
制作一尊精美的砚台需经过选材、构思、勾勒、加工(俗称砍大荒)、细致雕琢、修光、上细、磨削、题款、上蜡等工序。雕刻中注重从单色到重色、浮雕到立雕多重技法的综合运用,呈现三大特点:美色,准确把握石材特色,注重对色彩变化的运用;美工,在雕刻中保留其自然形态,追求返璞归真的艺术效果;美观,根据石材的自然纹理随意发挥,并融入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突出作品的观赏效果。
2、石雕建筑
雕筑有三至五层的额枋或栏杆华板,雕刻精丽,层次分明,有着较强的立体感、空间感,概是比较成功地综合运用了各种雕刻方法舆技巧,方使有限的书面能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创造出较高的艺术境界。
3、石雕狮子
石雕狮子因材料相宜,形像高大、坚实,显得别有气派,经过大胆想像、夸张、变形了的装饰偶像。头大脸阔,额隆颊丰,箕口肉鼻,从头到项背披着漩涡状的鬣毛,胸饰缨络华绵,脖上挂着铃铛,俯首缩足,给人以亲昵可爱之感。
本溪桥头石雕始于明末清初,清代以后不局限于砚台雕刻,加工制作屏风、茶具、座屏等工艺品。20世纪30年代,本溪桥头石雕形成产业规模,石雕作坊10余家,主要作坊有袁景云石雕铺、杨宝信石雕铺、孟凡家石雕铺、孟凡忱石雕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