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匮乏的六零年代,大部分家庭几乎都还在为生计而奔波,只有少部分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才能享有的零食这个稀奇玩意儿,大多数孩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见过售卖的零食。对于大部分60后的孩子而言他们的“零食”大多都是家长们就地取材制作的自制零食,比如红薯干、炒豆子、红糖、麦芽糖之类的。
详细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国曾进口过一批伊拉克蜜枣,这份零嘴就逐渐成为了60后儿时的进口零食。当时伊拉克蜜枣是敞开供应的,每斤只卖三四毛钱,是国产蜜枣的一半价钱。它的味道极好,如蜜饯枣一般甜甜的,但又不齁嗓子;并且肉质软软的,嚼起来还能感到其肉质起沙。
古巴糖也是60后小时候吃的进口零食之一。中国1960年为了支援古巴的经济建设开始进口古巴糖,从此古巴糖走进了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古巴糖听着挺高大上的,但是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简单的蔗糖做成,包装也特别的简陋。但在当时来说确实是十分的稀罕,成为了当时小孩子们在苦涩生活之余为数不多的一抹甜味。
豆根糖北方的孩子应该比较熟悉,虽然被称做糖,但事实上并不太甜。它是用黄豆制作的,长长的条型,分为软硬两种。软的豆根糖香甜可口,很好吃。硬的豆根糖含在嘴里吃也别有风味,就是吃起来很是“费劲”,要用力咬,才能碎了咽下去。豆根糖也是60后童年记忆中不可缺少的零食。
详细
红虾酥是60年代非常的火爆零食,曾占据着中国零食的半壁江山。红虾酥,是一种酥糖,因其糖块的形状洁白中镶有褐色条纹,活像虾的中段,因此得名“红虾酥”。在60年代这样的糖档次也是非常的高了,平时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如今的年代几乎见不到,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60年代的零食。
60年代的冰棍,口味是最纯粹的,没有水果味、没有巧克力外皮,只有冰水甜甜的味道。它的包装设计也没有现在这么绚丽,都是简单的白色纸加红色或者蓝色。虽然在那个年代家里几乎没有冰箱,但很多卖冰棍的人都是把它们放在冰块里面,然后盖上盖子到处叫卖。60后冰棍能吃上一根,是当时多数小孩夏天最美好的愿望。
很多60年的人基本都认识这款饼干,草原英雄小姐妹饼干是60后怀旧零食之一。在60年代,糖果和饼干算是孩子们对味蕾的为数不多的甜蜜刺激。这款看着包装十分精致饼干,在那个年代受到了相当高的礼遇,不仅能够在年节中登堂入室,甚至其包装盒也受到收藏者的青睐。
金鸡饼干也是60年代的零食代表,看它的包装也是十分简陋,采用金鸡的图案,金鸡象征着威风、勇往直前、催人奋进的寓意。不过在当时看来,这可是一个非常精美的包装,一般人想吃还真的吃不起。当时金鸡饼干也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吃的到,贫苦人家的孩子见或许都很难见到。
岭南饼干常见于当地的粮油店,有散装也有包装,是多数60后怀念的零食。散装的奶盐苏打饼、夹心饼、威化饼放在大透明玻璃罐中,是无数小朋友魂牵梦绕之所在,只不过那时的小孩都很懂事,都知道家里钱不多,只能每天看一下过过眼瘾,期待过年过节都吃到一点。
要说60后都有哪些零食,麻酱糖肯定能排上号。麻酱糖是长方的、用麻酱制作的糖,它的味道香香的、酥酥的、甜甜的,很是馋人。在60年代,买东西都是要凭票才能买的到的,而麻酱糖作为60年代零食,也是需要“凭票”供应的,所以麻将糖就变得很稀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