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白术是湖南省平江县特产,2020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其挥发油含量达1.32%,断面呈黄白色且朱砂点明显,香气浓郁。明朝《本草纲目》记载其产自幕阜山,与北药人参齐名。现代种植面积达3万亩(2022年),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平江白术“喜阴凉干爽气候,怕高温多湿,忌连作。据实地试验观察:当气温在30℃以下时,植株生长速度随气温升高而加快;当气温升到30℃以上时,生长受到抑制。平术地下部分的生长速度以26℃至28℃最快。因此,平术对环境选择性较强,适宜在自然植被好,雨量充沛,日照时间短,直射光少,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性能良好,有机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较多的板页岩风化物形成的中性偏酸土壤和海拨500米左右的中低山、山坡地生长发育”。“平江县东南面有连云山,北面有幕阜山,既阻挡着偏南来的暖流,又抵御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形成了夏季不热、冬季不冷的特殊山地小气候。全县板页岩成土面积占55.6%,土层厚度大于40厘米的土壤占80%,PH值在5.5至7之间的土壤占67%,其中微量元素含量较多。县内多数地区深山谷地多,日照时间短,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质肥沃,最适宜平术生长发育。
2020年确立"一品、一园、三产区"规划,种植面积27174亩(2020年)。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及"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2022年产值3亿元,种植面积达3万亩。政府成立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推动规模化种植。
2020年9月,在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上,平江白术正式批准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白术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平江县已有400多年人工栽培历史,久负盛名”。明代嘉靖《岳州府志》载:“平江产有白术(以紫花者为上)”。杰出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1578年(万历六年)著的《本草纲目》中也有白术“瘦而黄者,是幕阜山所出”的记载。清代同治《平江县志》“物产”篇盛赞“平术最著名,自然山地垦阔后,天生述殊不易得。”可见,“平术早已是平江的传统地方特有珍贵中药材”,“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销往东南亚各国和美国、日本等国,在国内外药材市场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