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月饼因多伦县旧称“喇嘛庙”而得名,制作技艺可追溯至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红炉糕点铺时期。
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已有月饼制作的记载,当地糕点铺为争夺市场,在选料和工艺上精益求精,形成了多伦月饼的雏形。
1950年代后,传统技艺一度中断。
2011年重新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饼皮
采用熟面与胡麻油混合揉制,层次分明,酥松易碎。
馅料
包含青红丝、桃仁、果脯、瓜子仁等,搭配秘制糖浆,甜而不腻。
工艺
提浆技艺、模印工序精确(皮馅比例0.3-0.5厘米),采用传统吊炉控温烘焙。
品类
提浆月饼:皮薄馅大、香甜适口、造型稳定,且耐贮存、便于携带运输,是款待客人、馈赠亲友、逢年过节及祝寿的上等食品。
当地还多用它配做聘礼,姑娘出嫁时,以双数陪送“龙凤呈祥”“双喜”图案的醍浆月饼,表示对新人的祝福。
高红月饼:又称红皮月饼,包含五仁、莲蓉、蛋黄等口味,面皮印有红色戳记,外皮酥脆掉渣,内馅甜度适中且不腻,常作为节日礼品或日常糕点。
文化价值
多伦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产品“喇嘛庙”牌月饼以酥软不硬、便于携带的特点著称,常用于节庆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