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匮乏年代,人们将谷米磨粉做饼皮,以自种芝麻、冬瓜、南瓜为馅,用土灶烘烤出最具中秋味的月饼,然后,逐渐成为当地中秋的传统食品。
此外,当地流传着太平军与土灶月饼的关联传说:1860年太平军占领塘栖期间,居民以土饼供奉军队。
战乱结束后,这种土饼被保留并演变为中秋月饼,形成了“纯手工摊皮、土灶烘烤”的独特工艺。
工艺土:采用纯手工制作,保留传统技艺。
“一鲜二石”是土灶米月饼的独家秘方:“一鲜”指新碾稻米存放不超过7天;“两石”指用老石磨磨出既有颗粒感又保留米香的米粉,以及用石臼手工捶打铁锅炒熟的芝麻。
原料土:使用农家自产食材,如新碾稻谷、自家种植的芝麻、冬瓜等。
现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塘栖土灶月饼也在不断创新,比如蛋月烧土灶月饼,完成颠覆了月饼从饼皮到馅料的传统做法,非常受欢迎。
土灶老:采用使用超过50年的老土灶烘焙,赋予月饼独特香气。
塘栖镇的百匠省级非遗工坊
采用五谷杂粮为馅料,手工制作后用柴火土灶烘烤,保留传统风味。
其“三土”工艺(馅料、制法、烘烤均传统)和老匠人的坚守,使月饼酥皮掉渣、咸香裹米香。
口味包括火腿、百果、椒盐、芝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