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塘挂面是安徽肥东特产,该技艺始于清末民初,由竹塘村村民从江南地区学成归来后结合本地食材改良而成。一碗纯正的竹塘挂面,前前后后需要经历淘麦、磨粉、和面、揉面、醒面、盘面、上竹、晾晒等足足18道工序。步骤之繁琐,技法之讲究,便见得竹塘挂面制作之艰难。繁复的制作工艺让面条的口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竹塘挂面不易碎、有劲道,面汤不浓,入口绵密,且无需放盐,无论是白水煮面,还是荤汤下面,都别有一番风味。
合肥竹塘食品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40122MA2MUYDK3F
注:信息整理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检索信息,检索时间为2025年9月15日,检索结果仅显示截至当前已完成换标的市场主体信息,对于在产品保护要求中列明的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如尚未完成换标,不会在本结果显示。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2023年6月,肥东县竹塘挂面协会申请的“竹塘挂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成功,成为肥东县首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竹塘挂面制作技艺于2023年入选合肥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2024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再次将其列为市级非遗项目。
桥头集镇竹塘社区是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有着百年传承手工工艺。做挂面传统在这里延续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承,风风雨雨,从未间断。
竹塘社区位于桥头集镇西南约8公里处,辖26个村民组,4774亩,3111人。这是一个以传统手工挂面闻名的小村,与四川中江县觉慧村、陕西时下村并称为中国的三大挂面村。小村里传承于清末民初江南一带的传统挂面手艺,赢得了不少人的关注,上门购买挂面的人们踏破门槛。
手工挂面制作技艺是竹塘当地非遗项目,竹塘挂面的制作坚持纯手工,历经和面、揉面、醒面等多达18道工序,每一道都蕴含着精湛的技巧。
1、首先要按照十斤面粉、半斤盐的比例和面,这样才能保持面的筋道,然后连面带缸朝一个方向转动,不断揉捏一个小时,再醒上四五个小时,才能进行搓条和盘条。
2、要搓成小条,把条搓得有手指粗,搓成手指粗之后盘上,一定要搓得均匀。
3、搓成手指粗的面条要盘在面缸里,再醒上一阵子后就可以绕面了。绕面的工具都是自制的,两根长筷固定在长凳上,面条按照顺序依次缠绕。注意手法,一绕一摘,摘断,把它用手捏紧了,放到面箱里面就可以了。
4、面绕完后,会被挂在近2米高的架子上,不断拉长,晾晒三个小时左右,柔韧、细腻的竹塘挂面就制作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