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岳西翠兰是哪里的特产?安徽岳西翠兰简介
岳西翠兰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的特产,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鄂、豫、皖大别山区唯一的纯山区县,境内千米以上高峰236座,森林覆盖率达77.33%。这里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4℃,降水量1445.8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7%,土壤呈弱酸性,有机质含量高。这种高海拔、多云雾、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茶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芳香物质积累更多。
岳西产茶历史悠久,始于秦汉,兴于唐宋。唐代属陆羽《茶经》所载寿州和舒州茶区,宋代曾设立全国十三大榷茶山场之一的罗源场,明清时期方志多有"茶优异,多入贡"的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地茶人在传统"小兰花"制作工艺基础上,创新研制出品质优异的岳西翠兰,因其色泽翠绿、形似兰花而得名,1985年被评为全国新创十大名茶之一。

二、安徽岳西翠兰制作工艺流程
鲜叶采摘
岳西翠兰于谷雨前后开采,鲜叶采摘标准严格。特级茶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主,长度控制在2.0-2.8厘米。要求不采紫芽叶、病虫危害叶和鱼叶,确保芽叶匀整、嫩绿鲜活。采回的鲜叶需及时薄摊于洁净竹器中,避免挤压损伤,一般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晚制,保证原料新鲜度。
拣剔摊放
采回的鲜叶需经过精细拣剔,剔除不合格叶片及杂质。随后将鲜叶薄摊于竹匾或摊青槽上,置于阴凉通风处,使其自然失水,散发青草气。摊放时间根据天气情况和鲜叶状态灵活掌握,通常需要4-6小时,待鲜叶柔软清香微露时即可进行下一工序。
头锅杀青
采用微型滚筒杀青机或传统炒锅进行,锅温控制在110-120℃之间。每锅投叶量50-100克,通过高温快速破坏酶活性,阻止多酚类物质氧化。用手不停翻动约3分钟,至叶质变软,青气消失,茶香显现时为适度,此时鲜叶含水量约60%。
二锅整形
锅温降至80-100℃,继续进行炒制。此阶段边炒边理条,采用抓、捺、压等手法初步塑形,使茶叶逐渐形成微扁挺秀的外形。经过2-3分钟,鲜叶失重达45-50%时起锅,此时茶叶已初步呈现兰花状,为后续做形奠定基础。
毛火初烘
将二锅叶均匀摊放在烘笼上,烘顶温度80-90℃。采用文火慢烘方式,离火轻翻勤翻,使茶叶均匀失水。烘至七成干,手感稍触,香气显现时下烘,摊凉半小时以上,让茶叶内部水分重新分布。
足火干燥
足火温度控制在50-70℃,采用低温慢烘方式。将摊凉后的茶叶继续烘焙,直至手捻成末,含水量降至6%以下。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细致,既要保证茶叶充分干燥,又要避免温度过高影响品质,最终形成岳西翠兰特有的翠绿色泽和清幽香气。
精选贮存
干燥后的茶叶经过风选、筛分和人工拣剔,剔除碎末、老叶与杂质,确保成品匀整洁净。精选后的茶叶立即装入专用茶叶桶中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贮存,有的还需放入生石灰缸中进一步干燥和保鲜,保持其鲜爽风味和稳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