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坝米是指贵州省湄潭县永兴镇茅坝村所产的大米。贵州省湄潭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湄潭茅坝米在清嘉庆年间曾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而美名远扬。茅坝米色泽光亮,晶莹饱满,煮食浆汁如乳,米饭油亮粘润,天然清香,入口松软有弹性,回味香甜悠长,为米中精品。
贵州省湄潭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湄潭县永兴镇茅坝村出产的“茅坝”米,米色泽光亮、晶莹饱满、如珠似玉,煮食浆汁如乳,米饭油亮黏润,天然清香,入口松软有弹性,回味香甜悠长,倍受世人瞩目。清朝嘉庆年间曾作为贡米进献朝廷,近年“茅坝” 米以其卓尔不群的内外品质在全国优质米评比中更是木秀于林,屡屡夺魁。其不凡的品质主要源于茅坝村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以及种植方式,高标准才能产出优质米。茅坝村2500亩稻田原是贵州省著名大米生产企业茅贡米业的核心基地。2010年,在村民王建明的带领下,27个村民联合流转全部稻田,并成立公司专门生产高端有机大米。“茅坝米不仅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因为它的优质、安全。”王建明从茅坝米的一个个生产环节来解释“天价米”的价值所在。灯笼山上林间腐质随雨水而下汇集于湄江边的茅坝稻田,形成一片片特殊的油沙地,土地肥沃,富含锌硒,被鉴定为一级土壤。清嘉庆年间,在山东做官的茅坝人朱隆鼎献给嘉庆帝品尝,因其油润浓香,被赐为“宫中御膳用米”。现在,茅坝米先后荣获全国10次优质农产品金奖。在茅坝米长达160天的生长期内,茅坝米不施用化肥、除草剂、抗病农药,每季两次人工拔草,公司还统一投放鸭群吃掉田间害虫,并安置太阳能杀虫灯、杀虫板等手段来物理除虫。茅坝米从一上市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空前盛况,茅坝村民智慧的结晶——田园直购更是获得了无数消费者的热捧。考查茅坝米品质数百年来之所以能一以贯之,因茅坝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茅坝米不平凡的品质。
茅坝村属湄江上游的核心种粮区,四面环山,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优美,四面是人迹罕至的灯笼山山脉,森林茂盛,稻田土质是油沙地,据贵州大学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对茅坝稻田进行抽样化验,发现该区稻田中无铅、贡、镉、铬、砷等有害重金属类原生矿脉痕迹,此外,该地区稻田有益人体健康的有机质含量为36g/kg,达到高标准农田肥力标准。
为了将茅坝的不可复制土地资源继续传承下去,为了不让茅坝贡米文化遗产留失,为了茅坝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所有茅坝人有责任保护和发展好茅坝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2009年茅坝村民自发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合作社——湄潭县茅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2010年有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贵州湄潭茅坝龙脉皇米有限公司,以及成立了茅坝米种养业协会,进一步科学种植、规范种植、标准化种植。所有茅坝人将万众一心,竭力将茅坝发展好,建设好,早日实现中国梦,茅坝梦!
茅坝人为纪念茅坝村曾作为清嘉庆皇帝钦定贡米基地这一历史事实,感激物华天宝的这块风水宝地,纪念朱龙鼎发达之后不忘家乡的乡友情怀,特在茅坝岩立"贡米碑"。茅坝贡米碑位于贵州省湄潭县永兴镇茅坝村,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贡米碑亭两侧有对联:“嘉庆颔首邓公赞誉人间共富;皇天施雨浩地育魂茅坝独幸”。望所有茅坝人勿忘光辉历史,发展和建设好茅坝,将茅坝村建设成具有示范作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在湄潭办学时,校长竺可桢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誉之为“黔中之宝”。邓小平同志到遵义视察,食用茅坝米后称赞道“这饭好香哦!米中茅台”。
清朝嘉庆年间,曾先后任山东蒲台、肥城等八县知县的湄潭永兴茅坝人朱龙鼎,带“茅坝米”入朝进贡,嘉庆皇帝吃了茅坝米,赞不决口,1799年下旨钦赐“湄潭永兴茅坝米为宫中御膳用米”1937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期间,竺可桢校长(世界著名科学家),王淦昌教授(两弹元勋)李政道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等与当地绅士就餐,吃了“茅坝米”,高兴的赞誉茅坝米为“米中珍宝”。
1958年邓小平同志到遵义视察,遵义宾馆专程调“茅坝米”为接待用米,邓小平同志用餐时称赞道“这饭好香哦!米中茅台”。
茅坝米贯通了乡村与朝廷,让史籍里有了清嘉庆年间,曾先后任山东蒲台、肥城等地知县的湄潭永兴茅坝人朱龙鼎带茅坝米入朝进贡,嘉庆吃了赞不绝口,下旨钦赐为宫中御膳用米的故事。1937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湄潭办学期间,携两弹一驱元勋王淦昌、诺贝尔获奖者李政道与当地士绅共品茅坝米,盛赞其为米中珍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