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扇型的馓子,可以说是内蒙馓子经典中的经典,一根根面条在羊油里炸的金黄酥脆,这一根根纤细的馓子里,还点缀着少许的黑芝麻,一不小心嚼碎一粒,那股子喷香在嘴里炸裂开来,真是越嚼越上瘾。羊油的醇厚,面条的酥脆,口感层次丰富,简直就是味蕾的盛宴。
用料:面粉、鸡蛋、羊油、盐、水
做法:
1、面粉加盐、鸡蛋,用筷子把鸡蛋搅匀到面粉里,再分次加入清水,一点点将面粉搅成棉絮状,揉成三光,面光、手光、盆光,把面团盖上醒发30分钟。
2、把醒好的面团再揉一下,擀成面片,用刀切成条状,将面条轻轻搓成筷子那么粗就可以了,注意粗细均匀些。
3、将面条盘成圆放入容器里,加上羊油,浸泡六个小时,油要没过面,用油醒发面条增加面条的延展性。
4、羊油温六成热,中小火,取一条面轻轻抻面,把面抻细,一圈一圈套在手掌上,接头的地方可以捏在面条上。
5、用筷子将面条抻直,油温六成热下锅炸,先定型住再将两头对折,对折后先朝一边炸,再翻面炸,定型后再将筷子轻轻抽离。
6、两面翻身炸至金黄就好了,也可以直接两头筷子抻直了下油锅,停几秒定型后在抽出筷子。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馓子。那时的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日),要禁火三日,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名为“寒具”的环状面食,即为馓子。宋代苏东坡就写过一首《寒具》:“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也有记载:“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