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酒前注意事项
1、不要空腹喝酒
空腹喝酒时,血液吸收酒精的速度会变快,更容易喝醉。在喝酒之前,可先食用一些高脂肪、高蛋白或高碳水等食物(如酸奶、馒头、面包、面条或米饭等),既能避免醉得太快,也能减少酒精对食管、胃产生的直接刺激与损伤。
2、吃药不喝酒
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使用头孢至少7天后才可以饮酒、食用含有酒精的食物和服用含有酒精的药物;喝酒后再过3天才能吃头孢。除了头孢,还有其他一些药物服药期间也不能饮酒:镇静催眠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降压药、降糖药、抗抑郁药。
二、喝酒中注意事项
1、注意喝酒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醒,如果喝酒,成年人一天最大饮酒的酒精量建议不超过15克。实际聚餐喝酒可能会忍不住多喝一些,但是谨记根据自己的酒量适量喝,不要喝醉,也不要劝酒。
2、别喝得太快
饮酒后乙醇在几分钟内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血中的乙醇浓度就可达到最高。喝得快会让乙醇浓度升高得快,很快就会进入醉酒状态。
3、不要各种酒混着喝
白酒、啤酒、红酒不要混着喝。各种酒混在一起喝,首先就会让我们不自觉地饮酒过量。而且两种以上的酒混着喝还会表现出某种“协同作用”,对人体伤害更大。
4、别与碳酸饮料混喝
一些人认为酒中加入碳酸饮料可以稀释酒精浓度,也能让口感变好,导致越喝越多。碳酸饮料里面的二氧化碳,不仅会撑大胃的容积,还会加快酒精从胃进入小肠的速度,而小肠比胃对酒精的吸收能力要强得多。
5、喝白酒间隙多喝水
饮酒时多喝水,有利于促进酒精的稀释和代谢,加速酒精在体内排泄,也可减少酒后口渴等不适。
6、喝啤酒多上洗手间
啤酒也是春节聚餐常喝的酒品,很多人说喝啤酒不醉,跟喝水一样。其实不然,喝多了也是一样的。因此,喝啤酒的时候,尽量多上洗手间,一则把该排除的废物排除体外,同时,也给自己的身体一个休息的时间,缓解一下。
三、喝酒后注意事项
1、喝酒不开车
喝酒不开车,即便是小酌。不仅是汽车,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也不得醉酒驾驶。
2、酒后不要马上洗澡
很多朋友会在半醉半醒的情况下,洗澡睡觉。其实,这样是非常危险的,酒后立即洗澡,会使得人体血糖升高,体质不好的人很容易头昏,无力,严重很容易昏迷等。所以一定要注意了。
3、醉酒不平卧
很多人醉酒之后意识不清醒,随意躺下就睡了,酒后正确的睡姿应该是侧卧位,防止呕吐物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要注意的是,醉酒后的人可能会在睡觉时翻身,此时家人可以在其后背处放一个枕头,帮助其保持睡姿不变。酒后要避免三种睡姿:平卧位、俯卧位、坐着睡。
4、别用咖啡、浓茶解酒
有人觉得喝咖啡喝浓茶有助促进酒精代谢,这是误区。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不会加速酒精代谢,饮酒后再喝咖啡,会兴奋神经中枢系统,从而扩张毛细血管,导致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的症状。可以喝点果汁、蜂蜜水、米汤和粥解酒。
5、酒后以下症状就医
喝酒后可能出现胸口压榨样疼痛,可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剧烈疼痛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有时伴有四肢末端皮肤湿冷、头晕等。
饮酒后出现头痛、头晕、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偏瘫、血压及呼吸异常。出现此类症状需立即拨打120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