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径山茶被浙江省列为省级名茶。
1991年,径山茶获“中国文化名茶”称号。
1999年和2002年,径山茶先后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和“浙江省名牌产品”证书。
2003年和2005年,径山茶先后被正式核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证明商标和浙江省著名商标。
2004年和2009年,径山茶先后两届蝉联“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
2010年,径山茶基地获“浙江省茶叶专业商标品牌基地”。
2014年05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径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径山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0年7月27日,径山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径山茶与山齐名,始栽于唐,盛于宋,元、明、清时的径山茶仍享誉不衰,形成了源于自然、崇尚自然,讲究真色、真香、真味的独特品质和风味。据历史记载,在距今一千二百六十多年的唐代,径山便开始植栽茶树、制作茶叶,可以说,径山茶是浙江历史最为悠久的茶之一。叶清臣、吴自牧、欧阳修、田汝成、谷应泰等名人对径山茶的独特品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日本僧人也多次到径山参学,开展文化交流。据史料记载,“径山茶宴”是南宋时期从径山传入日本的,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就是源于宋代径山寺内盛行的“茶宴”。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赴径山拜师的日僧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回国,“径山茶宴”也随之传入日本,他还将从径山带去的茶籽进行播种,又仿径山茶制作方法生产了日本的“碾茶”。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入宋到径山求法的日本高僧南浦昭明(1235—1380年)返乡,把在径山期间学到的种茶、制茶技术和茶宴礼仪在日本广为传播。径山茶从起初来客招待、品茶论佛,发展到宋代的“径山茶宴”,继而茶宴东渡扶桑“作客”,流传到了东瀛,演变发展为今天之“日本茶道”。径山遂有“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