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红光头小麦,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古浪红光头小麦株高55~75cm,穗无芒,平均穗长7.5cm,平均穗粒数23.6粒,颖壳金黄色;籽粒呈深红色或红褐色,具光泽。
2019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古浪红光头小麦”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古浪红光头小麦具有抗干旱、耐瘠薄、抗倒伏、耐盐碱的特性,具光泽,质硬饱满,胚乳呈乳白色,千粒重40g;其面粉劲道、麦香浓郁,是制作拉面的上乘原料。
古浪红光头小麦的容重≥770g/L,粗蛋白质(干基)≥14%,粗淀粉(干基)≥60%,面筋指数≥40%,直链淀粉(占淀粉)≥15%。
古浪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祁连山高寒干旱区和河西冷凉干旱区气候,且有地带性差异,年平均气温4.9℃;年平均降雨量川区为200mm;年蒸发量川区为2807mm,山区外1777mm;无霜期平均142d,适宜于农、林、牧业的发展。
2019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古浪红光头小麦”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据传,古浪红光头小麦在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供皇室家族享用,“扯在手里千条线,下在锅里团团转,捞在碗里莲花瓣,吃进嘴里嚼不断”,这是对古浪红光头小麦拉面的赞歌。
有历史资料记载,古浪县从明朝开始就有小麦种植。《古浪县志》记载,清代古浪县川滩地区以小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