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豆腐是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的特产。攸县豆腐生产历史悠久。据《攸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攸县豆腐就作为一个行业而繁盛,誉满三湘。攸县许多豆腐师傅都是祖传父教,世代为之。制作的豆腐工艺独特,做工精细。从用水、选豆、磨豆、蒸煮、点膏等方面严格把关,保证了质量,以其新鲜滑嫩、色泽温润、清香美味而颇受欢迎。
新鲜滑嫩、色泽温润、清香美味。
传统工序保留:在现代生产企业中仍延续人工点膏、柴火铁锅烧浆等核心工序,由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点膏技术。
工艺创新:结合现代加工设备,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的有机结合,保留豆制品弹性足、豆香浓的特点。
2021年12月30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攸县豆腐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标志着该传统技艺获得省级保护认定。
据说豆腐是淮南王刘安炼丹时无意发明的,先在刘氏王室流行。汉武帝元朔四年,长沙定王子刘则被封为攸舆侯,豆腐也就随着刘则的来到,开始在攸州流传。
至少在宋代,攸州便有较大规模的豆腐作坊。明清时期,攸县豆腐就作为一个行业兴盛起来,誉满三湘。旧时,攸州有句口头禅“有豆腐莫讲斋菜”,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餐桌上有了豆腐,就不要再去议论斋席的丰盛与否;二是豆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堪与荤菜媲美。据不完全统计,城乡现有大小豆腐加工点不下400处,从业人员数千。攸州豆腐在长沙、株洲备受欢迎,还远销广州、深圳、北京、江浙等地。2010年,作为极具“湘土气息”的10道菜之一,攸县豆腐在上海世博会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