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葡萄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特有的葡萄品种,果穗呈圆锥形,果粒紧密均匀,果粒小而圆,果皮紫黑色并覆盖厚果粉,果肉浅黄色,具有浓甜多汁、香气独特的特点。该品种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澜沧江干热河谷地带,受益于高海拔(2200-2700米)强光照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形成花色素苷及酚类物质含量高的品质优势。作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截至2023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17万亩,培育6家规模化加工企业,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
果穗呈圆锥形,中等大,穗梗较短,果粒紧密、均匀,单粒重3.8-4.5克,果柄短。成熟后果皮呈紫黑色,表面覆盖灰白色厚果粉,果皮厚度中厚,韧性较强,单宁含量达2.1g/L。果肉浅黄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26%,含糖量18-22%,pH值3.5-4.0,榨汁率75%以上,具有典型玫瑰花香气。
因高原强紫外线照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达3.2-4.5mg/g,高于平原产区30%以上。酚类物质总量920-1250mg/kg,其中白藜芦醇含量为0.8-1.2mg/kg。酿酒实验显示单品种发酵可获得酒精度12.5-13.5%vol,色泽呈深宝石红色。
主产区集中在芒康县南部海拔2200-2700米的纳西民族乡、曲孜卡乡、木许乡等区域,属青藏高原东南缘干热河谷气候。年均日照时数2200-2500小时,昼夜温差达15-20℃,年水量400-600毫米且集中在6-9月,有效促进花芽分化和糖分积累。土壤以褐色石灰土为主,pH值7.8-8.5,有机质含量1.5-2.3%。
2013年起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种植面积由初期3000亩扩展至2023年的1.17万亩。通过"企业+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引进藏东珍宝酒业等6家企业,开发达美拥系列葡萄酒等产品,2023年葡萄酒产量达1500吨。截至2023年末,全县687户种植户中90%实现订单农业,户均葡萄收入占比超过家庭总收入的40%。
种植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最初由传教士引入玫瑰蜜品种在纳西民族乡试种。传统栽培系统于2023年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保留架式整枝、砾石覆盖等独特农艺措施。2021年启动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建立从育苗到销售的全程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