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粑其实是白糕做法的改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兴起,一度在川渝地区热销,至九十年代末,开始衰退,至今只有极少数摊摊在经营了。
为什么说三角粑是白糕的改良呢?因为它和白糕一样都有是以大米为主料,同样是把米浸泡后麻成水面,白糕是用蒸笼蒸熟,形状是圆的象飞碟,而三角粑是用特制的锅将米面反复煎烤而成的,形状象一个直角三角形,故取名三角粑。
在角粑比起白糕来,不但有稻米的香味,还有一种油煎的香味,吃在口中,香脆甜融为一体,所以曾风靡一时。
主料:大米(推荐桂朝米或普通大米,避免珍珠米)
辅料:酵母(3-5克)、白糖(30-120克)、醪糟(可选,增加酒香)
发酵剂:小苏打(1.5克)、泡打粉(1.5克,商用版需添加)
1、浸泡大米
大米洗净后浸泡6-24小时(至能轻松捏碎),沥干水分备用。
2、制作米浆
将泡好的大米与清水(比例约1:0.5)用破壁机打成细腻米浆。
加入酵母、白糖(或醪糟)搅拌均匀,发酵至表面起泡、体积膨胀(约3-10小时,视温度而定)。
3、二次发酵
发酵好的米浆加入小苏打、泡打粉(需用清水化开),再发酵10分钟至泡沫状。
4、煎制
模具预热刷油,倒入米浆至八分满。
中火煎至一面凝固(约3分钟),翻面再煎至金黄酥脆即可。
1、米浆浓度:需调至酸奶状,过稠或过稀均影响口感。
2、发酵控制:室温20℃左右最佳,过度发酵可加碱中和酸味。
3、模具处理:反复用猪油擦拭可防粘,但需注意火候避免焦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