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欧修面包内部如云朵般柔软,切面细腻拉丝,冷却后色泽更佳,浓郁黄油与蛋香,甜口(糖量较高)或咸口(盐量增加)均可调整,建议涂抹果酱(如酸樱桃酱)或搭配坚果碎,层次更丰富。
食材:高筋面粉、鸡蛋、干酵母、黄油、盐、糖
做法:
1、将高筋面粉、干酵母、盐、糖、全蛋液等干湿材料混合,厨师机低速搅拌成团后转中速揉至厚膜状态。
2、分两次加入软化黄油,每次需完全吸收后再加下一次,最终揉出手套膜(面团温度控制在25-27℃最佳)。
3、28℃左右发酵30-40分钟(首次发酵不宜过满,避免造型变形)。
4、分割面团后松弛,编辫子或放入模具,32℃发酵60分钟至两倍大。
5、表面刷蛋液,180℃烤20分钟至金黄。
黄油处理:冷藏黄油需解冻至软化,分次加入避免温度升高影响融合。
发酵控制:首次发酵避免过度,否则易导致造型爆开;二次发酵需保持湿度75%。
酵母选择:推荐耐高糖酵母,普通酵母在高油高蛋配方中可能发酵失败。
面团温度:出缸温度控制在25-27℃,过高会影响风味和保质期。
据说布里欧修面包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是传统的节日食品,罗马尼亚也有类似的面食。Brioche这个名字在1404年正式问世。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上各种矛盾激化,民不聊生。传说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居然说出“S’ils n’ont plus de pain,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吃不起面包,就吃蛋糕呗!)这种话语,而句子中的brioche指的就是蛋糕。正是由于生活上的奢淫无度和漠视平民百姓的疾苦,最终导致了法王夫妇先后被推上了断头台。
不过这一说法实际是错误的,出自为卢梭的《忏悔录》,原文为:吃不起面包,为什么不吃面包皮蘸酱呢?法国大革命期间,革命党为了搞垮波旁王朝,不惜诽谤皇室成员,诬陷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已经被平反。